尉广君和他主编的尉氏族谱
尉姓本是鲜卑族
中国菏泽网消息 尉,有两种读法,一是wei,一是yu。尉(wei)姓,是起源较早的汉族姓氏,河南尉氏县是尉(wei)姓百姓聚居区。而尉(yu)姓,则是起源于鲜卑族的一个姓氏,起源较晚,而且早已被汉化。
近日,在成武县张楼乡政府家属院一个普通的民房里,该乡退休干部尉(yu)广君向记者介绍了尉(wei)姓与尉(yu)姓的区别。这位喜欢文史、藏书数千册的老干部,在文史研究上有着较高的造诣,曾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对自己姓氏的来源也有着数十年的研究,以至于江苏丰县尉(yu)姓人在修订族谱时,他被公推为主编。
尽管已经是75岁的老人,但尉广君头脑清晰,非常健谈,将尉氏来源介绍得条理清楚,“因为我对这个姓氏研究数十年,仅资料就有一大橱柜,并且形成了文字纳入到新的尉氏族谱中,所以记得很清楚。”
“尉氏起源于鲜卑族。”尉广君说,汉魏时代,鲜卑族生活于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是个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后来逐渐内迁,进入中原。386年,鲜卑族拓跋部落领袖珪建立了北魏王朝,定都于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当时,鲜卑族人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氏。皇帝珪想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决定先有自己的姓氏,他以自己的部落名字为姓,为自己起姓为拓跋。族人纷纷仿效,大多按照部落的名字当做自己的姓氏,以纪念即将消失的部落,比如尉(yu)迟、宇文、慕容等,多为多字姓、复姓。
493年,北魏皇帝拓跋宏为巩固江山、拓展疆土,决定迁都到洛阳。他率领百官、带着30万大军进驻洛阳,随后宣布洛阳为首都。拓跋宏被史学家称为“少数民族改革家”,就是因为其在位期间,在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消除鲜卑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
拓跋宏以身作则,将自己的拓跋姓改为“元”,以此显示自己的决心。随后,鲜卑族人纷纷效仿,尉迟姓氏的臣民百姓,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尉。这就是尉姓的起源。
后来,又有部分尉姓人将名字恢复到尉迟姓。554年,西魏恭帝元廓在位期间,一些家居平城一带的旧臣,复古思想严重,就鼓动皇帝要求改回原来的复姓。元廓同意,但并没有严格要求必须恢复原来姓氏,大部分百姓也没有卷入到这股复古风,保持了自己的单姓,只有少数旧臣将姓氏恢复为原来的复姓或多字姓。
多年的汉化,以至于鲜卑族在唐朝之后,从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上,已不存在。“尉姓虽是鲜卑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鲜卑皇帝的汉化政策,让鲜卑族逐渐消失,尉姓全部纳入了汉族。”尉广君说。
菏泽鲜有尉姓人
因为尉姓较少,尉广君平时就比较注意姓尉的人。“据我多年的了解,在菏泽,尉姓人家并不多,成武县县城有一家,曹县城里有五六家,菏泽城东南一村庄有一部分。”尉广君说,我们这些尉姓族人都是从外地迁移而来的,成武县城的尉姓人家,是从聊城茌平县迁来;菏泽东南的尉姓人家,是解放前一位打游击的革命前辈留下的一支族人;而曹县城里的尉姓人家,因查找不到自己的祖居地,后来就在族谱上将祖籍写为茌平县。曹县一90多岁的尉姓老人曾对尉广君说:“最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哪里人。”
文图/周 锋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