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会,如何办出特色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牡丹花会,如何办出特色

2010-04-19 16:25:39 来源:牡丹晚报

  

部分游客不顾管理人员劝阻跳进花圃拍照

 

  

  中国菏泽网讯 2010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以来,来菏赏花的国内外游客在赞叹菏泽旅游取得长足进步、牡丹国色天香的同时,纷纷拨打本报说事热线,为推动菏泽旅游业的发展、发展壮大牡丹产业积极建言献策。

  

  牡丹旅游“亮点”多

  

  李博,济宁游客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多次参加菏泽的牡丹花会,今年牡丹花会给我的整体印象是管理更到位了。你看,曹州牡丹园附近增加了警力,增强了游客的安全感;几辆消防车停放在曹州牡丹园门口,随时待命,以防火灾;曹州牡丹园门口增设了便民服务岗,由民警和医护人员组成,为顾客提供应急服务。

  

  李靖,家住市中华路

  

  4月14日上午,第二届大京九食品暨地方名吃博览会在菏泽牡丹体育广场开幕,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300多种地方风味小吃如杭州叫化鸡、天津大麻花、北京的烤鸭、蹦豆张、驴打滚儿、西安羊肉泡馍,与菏泽本地小吃,如香油煎包、烧饼、耿饼、烧牛肉等同台竞技,一较短长,让菏泽市民和来菏赏花的游客大饱口福。希望牡丹花会期间,类似的展会能更多些。

  

  李怀林,浙江义乌游客

  

  星级厕所增加了,导游指示标志增加了,道路两旁的凳子增加了……曹州牡丹园更“亲民”了。随着曹州牡丹园面积的扩大,还增加了电动游览车与专业的导游员,对游客的服务更到位了。

  

  旅游环境要整治

  

  冯清梅、赵文真,曹州牡丹园工作人员

  

  今年牡丹花会期间,尽管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在牡丹园内,仍有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为了拍照,跳进花圃中,毁坏了不少牡丹。

  

  为了维护游园秩序,管理部门在每个花圃安排了两三名工作人员。但一些游客为了与牡丹近距离接触,竟然跳上花坛,致使不少牡丹缺枝少叶。还有的游客不顾“禁止摘花”的警示牌,偷摘牡丹花,揣在怀里带走。由于游客较多,我们疲于应付,顾得东顾不了西。一个小女孩把牡丹枝弄折了,她母亲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购买门票花了60多元钱,我们的钱不能白花,这么多牡丹,折几棵也没关系。”唉,真气人!

  

  王靳,家住牡丹区牡丹办事处

  

  经过提升改造,曹州牡丹园增加了不少水池、喷泉、亲水亭榭,更加漂亮,更有活力。但不少游客却不懂得爱护。4月16日下午,我在游园时竟然看到有的游客脱掉鞋子在水池里洗脚;还有几个孩子玩“打水漂”,将小石子往湖水里扔,一边的家长不闻不问。菏泽的几处牡丹园已经成为宣传菏泽形象的窗口,希望广大游客要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它。

  

  李女士,济南游客

  

  4月16日上午,我与几名朋友到菏泽天香公园游玩。刚进大门,一个老头就过来跟着要钱。无奈之下,大家每人掏了一块。谁知道,在走到十二生肖雕塑时,又遇到一个要钱的老头,弄得大家赏花的心情一点儿也没有了。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为广大游客赏花游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吴兆东,江苏丰县游客

  

  建议将景点、饭店周围的停车环境整治一下。4月17日,我到曹州牡丹园观花,还没到目的地就被几个妇女拦住了,让我停车。互相拉扯,弄得我也不知道该停放到什么地方了。第二天,我到中华路上的一家饭店吃饭,刚想把车停下,一名老太太走了过来,让我把车停到附近的一个大院内。我以为是饭店的固定停车点,谁知道这名老太太给我要了10块钱。

  

  期待“花会”更精彩

  

  穆绪建,菏泽面塑艺人

  

  去年4月,我应邀赴洛阳参加牡丹花会,感受颇深。他们在洛阳民俗博物馆举办了第十九届洛阳民俗文化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13位来自全国的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即兴创作,展示技艺。河北丰宁剪纸、陕西凤翔木板年画、河南淮阳的泥泥狗、河南浚县泥咕咕,包括我们的面塑,一一登台亮相,使观众大开眼界。穆李面塑、桃源花供、鄄城砖雕……菏泽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建议让菏泽的传统民俗走进牡丹花会,将牡丹产业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

  

  吴玉民,家住牡丹区牡丹办事处

  

  建议主管部门在牡丹花会期间,组织一些群众文艺活动,让民间秧歌队、腰鼓队等走进牡丹园,既可以让菏泽百姓与外地游客展开良好互动,又有利于展示菏泽民俗文化。

  

  冯坤,烟台游客

  

  早就听说菏泽是“武术之乡”,但在菏泽却没看到武术的影子,感到很遗憾。很多游客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来菏泽不仅想看牡丹,而且还想欣赏武术表演。希望菏泽能在牡丹和武术的结合上做些文章。

  

  张松,家住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

  

  感觉今年对牡丹花会开幕式的宣传不够。开幕式最好通过省市媒体现场直播,以扩大宣传影响,增加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菏泽牡丹花会的盛况;在牡丹园内或附近地区,摆设本地名优特产,供游客选择;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旅游线路,把各县区的旅游景点都展示出来,向游客介绍,任其选择。

  

  高洪坡,家住牡丹区南城办事处

  

  为加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和 “中国牡丹城”品牌宣传,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办成规模大、创意新、影响广、具有菏泽特色和“中国牡丹城”魅力的国际旅游节庆盛会,建议花会组委会等有关部门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丰富花会活动内容,充分体现全市各行各业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办会意愿。

  

  网友“超固小子”

  

  建议建立菏泽牡丹、旅游知识库,发布吃喝玩乐、文化、交通、投资等信息,以方便游客;设立官方网站,并和国内外知名门户网站、旅游网站合作,传播菏泽牡丹文化、水浒文化、孙膑文化;和动漫、相声、小品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结合起来,扩大菏泽旅游元素的影响力;为外地和国外旅客提供全套服务,从交通到住宿到导游等,形成口碑效应;搭建牡丹节旅游产业链,让更多人和企业围绕牡丹节赚到钱,挖掘更多项目,吸引资金和人才进入;培养、形成一批专业、热情的青年志愿者,集中青年人的智慧和热情,运用到发展菏泽旅游产业中去。

  

  让土特产“洋”起来

  

  王中华,本报读者

  

  加强包装,变土为“洋”,可以扩大菏泽牡丹旅游的影响力。今年牡丹花会开幕前夕,我国首个牡丹文化主题餐厅亮相菏泽,它集菏泽书画文化、牡丹文化、牡丹宴为一体,填补了世界餐饮业空白,成为今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一大亮点。今年到菏泽赏花的游客,不仅会被国色天香的牡丹所陶醉,更会被牡丹宴的美味所吸引。广大游客可以听着“牡丹之歌”,欣赏着舞蹈“梦里花乡”,一边享用牡丹宴,真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高宇,家住牡丹区南城办事处

  

  牡丹、耿饼和木瓜是菏泽传统产业的三大品牌,但我发现,这些传统土特产多数已沦为“地摊货”,竞争力越来越小。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这些土特产缺少包装。如何搞好包装,使土特产“洋”起来,并利用牡丹花会这个机遇进行宣传,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出力、献策,集思广益。

  姜培军 整理

 

(责任编辑:正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