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菏泽文化逐梦录
徐子红
在11月12日至15日召开的菏泽文化研讨会上,菏泽历史文化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空前的关注,正是因为菏泽有一群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者,出于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深厚感情,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感,凭着执着的求真、求实精神,推出了一系列震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历史文化研究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探求他们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草根学者”的追梦之旅
本报记者 张 伟
中国菏泽网讯 潘建荣、徐子红、潘守皎、牛鹏……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不过,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菏泽历史文化的执着与热爱。近年来,正是这样一批“草根学者”推动着菏泽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初步探明了中华文明起源与菏泽的渊源。
为中华文明“寻根探源”
今年65岁的潘建荣是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长期在市计生委担任领导工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领导干部,对菏泽历史却情有独钟,他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
谈起菏泽历史文化,潘建荣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菏泽历史资源十分丰富,对菏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对于促进菏泽经济发展,提高菏泽的知名度,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潘建荣过去便对历史比较感兴趣,曾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史书。他发现,古往今来诸多史学家都曾在史书中反复提及菏泽,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位菏泽人从史学的角度对这些史料进行研究、整理,汇编成文献资料留给后人,这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
从2003年起,潘建荣便联合同样热衷历史研究的曹县史志办编审徐子红、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侯仰军等人,筹划建立一个菏泽历史文化研究机构。2004年,潘建荣到北京拜访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李学勤对潘建荣的想法给予大力支持,他认为,菏泽在中国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建议潘建荣先把有关文献资料整理出来,找到先秦时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争取挖出一座龙山时期的遗址来。“到那时,我会亲自到菏泽主持全国性的研讨会。”李学勤教授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潘建荣的信心。
潘建荣的想法也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2005年5月25日,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宣告成立。潘建荣说,研究会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探明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关系,确立菏泽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地位。从那时起,潘建荣就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历史文化研究中,并且取得了令史学界瞩目的成就。在日前举行的菏泽文化研讨会上,多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考古学专家,对菏泽“草根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由衷的钦佩。
追梦路上的酸甜苦辣
要想进行史学研究,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几年来,为了理清先秦时期菏泽历史的发展脉络,潘建荣已记不清自己查阅了多少册典籍文献,请教了多少位名家大师,踏访过多少处历史遗迹,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次,为了查找与菏泽历史有关的碑文,他到上海图书馆查阅《四库全书》,从开馆到闭馆,他站了整整八个小时,共找到了5篇珍贵的碑文。
2005年冬天,潘建荣和徐子红乘车到商丘博物馆考察菏泽周边历史文化情况。谁知刚过曹县,便下起了鹅毛大雪,车只好以每小时十多公里的速度前行。到达商丘时,已经是深夜了。他们住的宾馆里暖气又停了,几个人冻得瑟瑟发抖。第二天,他们又赶到兰考县史志办,想要找一本《兰考县志》。但当地史志办的负责人说什么也不给,最后,潘建荣只好把车上带的一箱酒送给人家,才“换来”了一本县志。后来,他们又辗转到濮阳、长垣、滑县等地,以送纪念品、请人家吃饭等方式,找来了当地的地方志。
徐子红说:“菏泽和周边这些地方同根同源,历史上曾属于同一地区,所以周边的地方志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
徐子红是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副会长,他此前长期担任曹县史志办编审,热衷于历史研究。2005年,他主持的“商都亳研究”被列为山东省“十一五”历史学科重点项目。这是山东省首个由县级史志部门主持,独立解决困扰全国历史和考古学界重大课题的项目。现在,他的研究成果已被收录在潘建荣主编的《商都亳研究论集》中,受到不少史学家的好评。
在徐子红的记忆中,他和潘建荣的一次考察之旅同样充满艰辛。2006年10月,两人赴陕西考察炎帝文化、伏羲文化。车过三门峡时,汽车发生故障,路上走走停停,到达西安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钟了,饭店都已关了门,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第二天上午,他们赶到陕西师大与专家座谈,下午车修好后去宝鸡考察炎帝文化。谁知到了宝鸡车又坏了,他们只好在宝鸡住了一天。“那一次来回一共用了13天。”徐子红说,虽然旅途艰辛,但一路考察了陕西发掘历史、开展文化旅游的情况,收获还是很大的。
菏泽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潘守皎是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中一位年富力强的学者。他原先只是在大学里讲授先秦文学,从2003年开始对曹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现已发表多篇论文。他的专著《王禹偁评传》获得好评。他表示,作为菏泽的一名学者,有责任对菏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
研究会里还有一名年轻人,名叫牛鹏,是潘建荣的助手。他1998年大学毕业,在牡丹区一乡镇办事处工作。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他与潘建荣结识,并被“借”到研究会工作,担任材料收集、打字录入及校对工作。今年9月份,《商都亳研究论集》编辑期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除了去食堂吃饭之外,一个月没有出过屋门。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投入,他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喜欢。”
为了筹办这次菏泽文化研讨会,以不容争辩的史实证明菏泽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给全国的专家学者提供研究依据,潘建荣带领菏泽的研究者们,日以继夜地整理资料,短短几个月编辑出版了《史前文明与菏泽历史文化》、《商都亳研究论文集》(上、下册)、《庄子故里考辨》三部200多万字的书。这些书要赠送给全国各大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而所有出书的经费都是自己筹集。
菏泽历史研究任重道远
在菏泽文化研讨会上,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菏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结论令潘建荣等人感到十分欣慰,这正是他们多年来孜孜以求、奔走呼吁的结果。欣喜过后,他们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因为菏泽历史文化研究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任务依然坚巨。
潘建荣已经为下一步的研究设定了目标:
帝尧陵考辨。目前,除鄄城境内的尧陵之外,国内还有其他地方有尧陵,要通过这一研究搜集所有尧陵的资料,最终确认最早的尧陵在菏泽。
汤陵考辨。通过对国内汤陵遗址的考察论证,得出让人信服的汤陵在菏泽的结论。
尧舜禹探源。通过对尧舜禹的研究,进一步确立菏泽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菏泽古地名研究。古地名是历史事件的载体,通过对古地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清菏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此外,还要进行菏泽境内历代黄河流向研究、菏泽重大历史事件研究、菏泽古代金石研究等等。
潘建荣认为,要论证菏泽境内重要历史遗迹的确切地点,尽快开展考古发掘,一旦取得成功,将改写中华文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