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
周锋,本报记者
说事嘉宾:
张芳华,59岁,市纪委干部
王瑞江,46岁,鄄城水库工作人员
钟国栋,40岁,市政协委员、菏泽博爱医院院长
耿红霞,39岁,牡丹区计生局政工股股长
陆保良,35岁,菏泽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
邵先普,25岁,市高平路某专卖店员工
周振,16岁,菏泽某中学高二学生
仝卿,11岁,牡丹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说说您的第一支烟
主持人: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吸烟人数约为11亿,其中中国烟民有3.5亿人,堪称世界第一烟民大国。在烟民队伍中,有的抽烟成瘾,有的偶尔为之。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请谈谈您的第一支烟好吗?
张芳华:很多年前,我在农村工作时,村里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我每天熬夜工作,就抽了第一只烟,那时还没有过滤嘴香烟,我由此开始抽烟。后来,我在单位一直从事文字材料工作,因熬夜写作,我的烟瘾愈来愈大,后来每天竟达到两包。
周振:去年暑假期间,我们初中同学聚会时,我们几个男生抽起了烟。那是我第一次抽,感觉很呛人,女同学还提意见。
王瑞江:多年前,我曾在乡镇粮所工作。在一个夏季集中收粮时,加班加点,受到领导一包烟的嘉奖。为了提神,我抽了第一支烟,当时就一个反应:太呛人。从那以后,我就抽上了烟。
邵先普:我16岁那年开始做生意。第一单生意,我就买了一条烟去送礼,口袋里还装了两盒。在给人敬烟后,出于礼貌,我陪着吸了我的第一支烟。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抽烟了,不过烟瘾不大。
面对烟民,您咋办?
主持人:《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这说明了二手烟的危害。面对烟民,您如何对待?
张芳华:1999年“世界无烟日”那天,我在一个同事的劝说下戒了烟,此后,我逐渐对香烟产生了排斥心理。但对于别人抽烟,我也以平常心看待。对于烟瘾比较大、关系比较好的亲朋好友,我就动员他们戒烟。
耿红霞:面对烟民,我会劝他们不抽或少抽。因为,他们浑身烟味熏人;从经济上来说,他们用于购买香烟的家庭开支通常非常高,浪费了有限的家庭资源。但如果实在劝不下,我会在呛人的环境中离开。
仝卿:去年冬天,爸爸和他的同事、朋友在家喝酒聊天时,一直喷云吐雾。我就打开了家里所有的门窗,让烟雾跑出去。但外面寒冷的空气也进来了,他们也不好意思抽烟了。
公共场所禁烟,如何更有效?
主持人: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拒绝二手烟,让肺自由呼吸。”如何有效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陆保良:居民个人的庭居是小范围的公共场所,因为这是全家人的生活场所。对免疫力比较弱的少年儿童来说,抽烟不仅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让他们受到“抽烟是成熟标志”等不良观念的影响。
钟国栋:面对烟草依赖这种慢性病,医务人员的表率作用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医院在创建无烟医院中就出台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励医务人员控烟,对违犯规定者,要自掏腰包,作为“奖金”发给全科室其他医生。
张芳华:公共场所禁烟,首先要有醒目的禁烟标牌,提醒烟民不要在此吸烟。其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公民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国家应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进行硬性规定。
读者朋友,您抽烟吗?您对禁烟有什么建议?欢迎继续拨打本报说事热线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