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消息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刘贞刚来看牡丹,确实错过了点。
当牡丹园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时候,刘贞刚躲在成都自己的画斋里尽情飞彩点翠,画出一棵棵娇艳的牡丹花。如今,牡丹园里,花渐凋零人亦去,他才姗姗而至,欣赏那最后一道残红。
菏泽走出来的画菊高手
刘贞刚是曹县人,客居四川二十多年,仍操一口乡音。
他爱画花鸟,尤擅画菊。他的菊花被美术界称为“神来之笔”。对此,刘贞刚解释:“这与我童年的一段经历有关。”
据了解,刘贞刚自幼左手有残疾,又体格弱小,读书时经常笑人嘲笑,为此选择退学。父母无奈,送他到一位退休美术教师家里学画。每次到老师家去,都要经过一个花圃,那凌霜傲雨的菊花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脑海里。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小学文化的刘贞刚通过自学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天生聪颖,再加上严格的学院派教育,让他如鱼得水,浸淫于艺术海洋而忘归途。二十多年来,他60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作品被美国利博尔、法国康基福等博物馆收藏。
第一次见到家乡的牡丹
尽管经常在外自称“老家在菏泽,牡丹甲天下”,刘贞刚由于少小离家,并没有真正见过家乡的牡丹。
“家乡的牡丹比我想的娇艳多了!”第一次走进曹州牡丹园,刘贞刚在一株怒放的牡丹花前驻足半个多小时,观之,嗅之,赞之。
2008年6月,刘贞刚在香港举办画展,展出了20年来所画的200多幅菊花。尽管画展的主题是《人瘦如菊》,他却有意加上了自己画的两幅牡丹。而这两幅牡丹竟然被人看中,当场以6万元的价格买走。
“牡丹之乡走出来的画家,画不好牡丹,是很丢人的事。”刘贞刚笑言。
为了画好牡丹,刘贞刚在自家小院里亲手养植了20多种牡丹花。通过悉心观察与写生,他笔下的牡丹花形神兼备、生机盎然。翻开他的画集,60朵牡丹无一重复,华艳烂然,令人陶醉。
乡情难割舍
虽然很少回乡,刘贞刚的乡情却难以割舍。
1999年,刘贞刚出差回家,在成都火车站偶遇几位来此卖花的牡丹区花农。看到老乡居无定所、衣食困难,萍水相逢的刘贞刚把他们领到自己家里,管吃管住。一个星期后,老乡们花将售罄离蓉,坚持付房钱饭钱。刘贞一文不取,仅留一株无法售出的牡丹做纪念。
“人在异乡,听到菏泽话,我都激动得想掉泪。”刘贞刚说。
2007年,一位在重庆做生意的菏泽老乡受到不公正待遇。远在成都的刘贞刚通过报纸得知,竟然亲赴重庆,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帮助协调。事情圆满解决后,菏泽老乡感激涕零:“大哥,我实在想不起来怎么识的你。”刘贞刚哈哈一笑:“在这以前,咱俩根本就不认识。”
少小离家老大归,家乡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但这次返乡,刘贞刚决定在老家支助2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记者 武占民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