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2年,我又来到这片牡丹田”
中国菏泽网消息
4月14日上午,曹州牡丹园内一位写生的老人引起许多人围观。只见老人挥动手中的画笔,不一会儿工夫,画纸上就呈现出几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
在老人的画板左上角放着一张他年轻时画牡丹的照片,老人拿起它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有关菏泽牡丹的难忘情缘。
这位老人名叫傅连友,今年73岁,是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教授,已退休多年。牡丹盛开时节,他让儿子陪他一起坐火车来到了这个让他日思夜想三十多年的牡丹城。
早在1972年,在鲁迅美术学校上学的傅连友听老师介绍,菏泽牡丹花非常漂亮,是个写生的好地方,于是从来没有见过牡丹花的傅连友对菏泽牡丹充满了憧憬。1975年清明过后,他和一位朋友来到了菏泽。走进牡丹园的那一刻,他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没想到牡丹花就像菜地里的白菜一样,到处都是,而且开得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傅连友老人回忆说,“当时我们一画就是半天,中午到门口小饭店买几个烧饼要一份炒菜,吃罢进到园子里接着画,那种感觉很惬意。”就这样他们天天早出晚归,不知不觉在菏泽待了半个多月,回到学校后到处宣传牡丹花的魅力。
1977年牡丹花开时,傅连友二次来到牡丹城写生。但由于工作繁忙,以后的时间他再也没有来过菏泽。“我时刻没有忘记过菏泽的牡丹,每到花开季节,我总会翻出当年的照片和作品,细细回味身在花海的美好感觉。”
32年后的今天,傅连友终于又来到了牡丹城。这些年菏泽的经济发展、城市面貌让他大为惊叹,“条条马路宽敞明亮,路边绿化带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牡丹园变化最大,牡丹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花色也越来越艳,景点设施日益健全,园林规划趋向科学。现在牡丹园在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文关怀上也有很大提高。”傅连友老人感慨地说,“淳朴的菏泽人让我倍感亲切,这次来我打算多住几天,多了解一下菏泽的牡丹文化和风土人情。”
文/图 刘 锦 郭 青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