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3年08月21日
第A04-A05版:专版

段强:“白大褂”是责任,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段强耐心了解患者病情

看诊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淑娅

早晨7时整走出家门,10分钟后到达医院,穿梭在神经重症康复科各病房了解病患晚上的情况……段强都是这样开始忙碌的一天的。

“提前一小时到先了解患者的情况,上班后才开始正式查房。”8月18日,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43岁的神经重症康复科主任段强说,他科室的病人和其他科室的不同,在这里住院治疗的病患大多无意识、生活不能自理,且身上多带有胃管、尿管、气切套管等各种管路,如果不能时时掌握病患的情况,就无法准确地为病患精准治疗。

在医院里,段强的步伐总是匆忙,但面对病患家属询问,却充满了耐心。“每个病患身后就是一个家庭或两个家庭,他们对未来迷茫,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医生身上,我只能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段强说,他身上的“白大褂”是他的信仰和坚持,代表的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段强心中,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患者“躺着进,站着出”。

“之前有名10岁的小患者,患脑肿瘤在北京做了手术,刚到我们医院做康复时,不会说话,经常沉睡,虽然有意识,但和家人也只能靠眼神交流,脖子上还插着气切管,经过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两个星期后拔掉了气切管,一个月能下床走路,2个月后去北京复诊,连医生都感叹他恢复得好。”段强说到康复的患者时,眼里充满了温柔的笑意,他说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他希望有更多。

“医生是一个持续性学习的行业,不学习就是退步。”段强认为。在他诊室的桌子上,有两本专业书,其中一本《神经病学》已经“散架”了,另一本书皮已经不见了,书里密密麻麻都是他记录的笔记。此外,他还时时关注一个名叫“pubmed”的国外医学生物网站,里面全是国外发表的医学论文。

看着满屏英文,段强很淡定。“我看得懂,但就是口语差一些。”段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患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所以医生是一个持续性学习的行业,不学习就是退步,就不称职,更配不上这一身“白衣”和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神经重症康复科是全市唯一的科室,虽然是去年12月份成立的,但已经住满了病患。“我们筹备了两年。”段强说,他基本全程参与了,投入了极大心血。

2010年硕士毕业后,段强就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2017年考取了山东大学在职博士。对于自己的工作,他很感谢家人的支持。“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我也不能百分百地投入到工作中。”段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