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5日
第A07版:筑梦空间站

“神舟”凯旋 英雄归来

我国航天员第10次飞天任务圆满完成

费俊龙

我们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了在轨所有的工作和任务,现在顺利返回了祖国,我们感觉良好!

邓清明

25年的飞行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梦想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张陆

我在空间站的时候,经常会透过舷窗眺望,寻找祖国、寻找家乡。任务结束后,我们会尽快调整好身体,投入训练,随时准备再次出征太空。

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顺利出舱。我国航天员的第10次飞天任务圆满完成。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5时42分,按照飞行程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为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着陆之后

航天员出舱连说三个“很好”

6月4日清晨,飞船正采用快速返回方案,在绕地球飞行5圈后开始制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心数据处理大厅,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跃。飞船的飞行状态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中。

多年来,东风中心坚持软件自研,不断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现在,关键参数已经实现5分钟准实时处理。”神舟十五号返回任务的东风中心软件主任工程师陈东升与数据打交道十余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几十万条数据妥善处理,每次任务前,数据处理团队都必须进行大量的事前配置、测试和准备,确保航天员胜利凯旋。

“北京,雄鹰报告,返回舱落点预报……”顺利穿过“黑障区”后,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返回舱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飞船速度降低到每秒几米,徐徐降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顶红白相间的巨伞上,这是护航航天员回家的“安全伞”。

伴着缓缓升起的朝阳,尘烟升腾,返回舱安全着陆。短短1分钟,地面搜救力量就抵达了返回舱附近,实现“舱落人到”。做好一系列开舱准备后,开舱手第一时间打开舱门——“欢迎回家!”

平安落地后,费俊龙连说三个“很好”:“我们已安全着陆,我们三个人感觉都很好,状态很好,身体很好!”

■完成回收

交接科学实验样品等载荷

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见到的第一批人中,就包括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回收试验队的队员。为了迎接返回舱的到来,他们在凌晨就抵达了东风着陆场,在预定落点附近准备返回舱落地前的各项事宜。“返回舱未脱主伞、无水肼泄漏、返回舱落入水中、气候条件恶劣等情况,我们都要预先考虑,综合演练。”试验队总体负责人彭华康表示,此前,他们反复确认细节,克服自然条件,围绕返回过程故障、着陆环境异常、处置工序故障三大类故障模式,准备了20多种处置预案。

清晨,乘坐着直升机,试验队员王晨曦和队友率先抵达返回舱落点,第一时间检查返回舱是否存在推进剂泄漏情况。返回舱使用的推进剂的成分是无水肼,这是一种有毒的易燃液体,确保其无泄漏后,试验队有序开展舱内状态检查工作。

航天员被护送进入医监医救车后,试验队员仍在忙碌。有辐射性的伽马源要及时取出、封存;科学实验样品、航天员个人物品等载荷要进行交接;为舱内火工品插上短路保护插头,防止火工品意外点燃,再将舱内电源断电;航天员座椅缓冲效果检查、返回舱信标信号准确度确认等工作也要同时进行。最后,试验队员郑重地关上返回舱舱门,返回舱的回收工作才算完成。

■刷新纪录

平均年龄最大“圆梦乘组”四次出舱

2022年11月29日晚,神十五乘组领命出征。186天,这是他们在轨工作生活的时长。在空间站建设发展的时间轴上,他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以及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神十五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从今年2月10日到4月15日,两个月的时间完成4次出舱,既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也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作为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圆梦乘组”,神十五乘组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据新华社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