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姜培军 冯 锴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诞生地,还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15年来,安吉坚持践行“两山”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让人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两山”理念实践样本。3月30日下午,正在浙江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专程来到这里。这也是时隔十五年,他重回故地。
近日,牡丹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走进“绿水青山”,探寻安吉余村绿色发展之路。
一块石碑 记录“绿色发展”之路
4月1日,在经历连续多日的阴雨之后,久违的太阳露出笑脸。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一丛丛翠绿的毛竹、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别墅,再加上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两山”理念诞生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
3月30日下午,正在浙江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专程来到这里。期间,他沿着绿道考察村容村貌和农作物长势,同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该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
听说总书记来了,村民们聚拢在道路两旁,爆发出阵阵掌声、欢呼声。
“当时,我们距离总书记也就是一两米的距离。”70岁的褚文佳正在村头的水渠里洗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总书记同我们连连招手,我们大声说‘总书记好’,总书记亲切地说‘大家好’。”
水渠清澈见底,映照着褚文佳幸福的笑脸和天空的朵朵白云。“这些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非常干净,大家都用这里的水洗菜。”褚文佳说。
正说着,另一名村名用篮子挎着竹笋、青菜来到这里,仔细洗去上面的泥巴。她叫胡洪玉,看上去40岁左右。“我已经55岁了,在我们这里生活显年轻。”她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远处,一块刻着“两山”理念的石碑屹立在一泓碧水、一片鲜花之间。这块石碑,悄然记录着发生在余村的“绿色发展”,也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余村人民的“绿色情缘”。
15年前,也就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来到余村。那次考察9天后,他用笔名“哲欣”撰写的评论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在浙江日报刊发。
15年来,“两山”理念从一个小山村走向全国,指导着广大人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从“卖石头”
到“卖风景”
除了看山观景,游客们还纷纷在“两山”会址公园、“两山”会址会场驻足拍照留念,村民们则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销售农产品。火热的旅游给余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让昔日的穷山沟一跃成为流金淌银的聚宝地,很好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余村展览室内的一块展板,清楚地记录了余村的绿色发展之路。上世纪70年代,余村炸山开石矿,办起了水泥厂。虽然靠“卖石头”致了富,却破坏了山体、污染了水和空气。
村民葛元德身上有两道伤疤,一道在下巴,一道在左臂内侧,这是早年矿工生涯留下的印记。上世纪90年代,在余村仅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个矿山、一个水泥厂,俗称“一厂三矿”。村里与葛元德一样的矿工有两三百人。
“这是我们村原来的水泥厂,现在变成了这样子……”在余村村文化礼堂,64岁的胡有龙指着一组对比照片介绍。照片中的水泥厂上空浓烟弥漫,可以想象当时的空气质量是多么糟糕;而对比照片中显示,水泥厂的位置已经变成了一片绿地。胡有龙在这个村子生活了60多年,他见证了村子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开始创办水泥厂、石灰窑,为村里带来巨大收益,还让村子成为安吉县有名的富裕村。然而,这个原本山清水秀的村子也因此付出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沉痛代价。“成天雾蒙蒙的,在外面走一圈,身上全是灰,山上的毛竹也不长了……”胡有龙回忆道,“一厂三矿”让余村迅速成为安吉县“首富村”,但余村的青山绿水却在砰砰炮声和隆隆烟雾中变了样。在厂矿工作的不少村民落下了腰疼、尘肺病甚至终身伤残。对余村人来说,那段经历尽管给村子带来了财富,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不堪回首的。
2003年1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推动下,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同时,安吉县所在的湖州市启动全市矿山整治,余村厂矿从2003年起陆续关停,并进行复绿。村里的环境慢慢好起来了,但集体收入锐减,村里又陷入了迷茫。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调研时,听到村里主动关停矿山复绿的做法,立即予以肯定。在文化礼堂二楼一个房间举行了座谈会,在听了村里对未来发展有些困惑的汇报后,习近平说:“你们下定决心关掉矿山,这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点醒了大家。“两山论”的提出,为余村人吃下了定心丸、也指明了发展方向。打定主意的余村人,依托“竹海”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等产业,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办起了漂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这些年,从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甚至是从全国各地赶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余村这一“网红村”毫无悬念地“人气爆棚”。由此,余村人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靠着绿水青山,余村人也实现了金山银山。
现在的余村,环境优美,院有花香、室有书香,村民生意红红火火。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05年的91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019年的49598元。
此次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工夫,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一份有关余村的未来规划中,牡丹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看到,这里将实施“1+1+4”规划,加快建设“一环三区”,将全村划分为农业观光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用一条绿道串联起整个村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同时,以余村为中心,联动周边山河村、马吉村、银坑村、横路村抱团发展、共建共享,打造“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地。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