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单县文化艺术百花齐放,那么楹联即是一枝灼艳的桃花。”3月28日,在位于单县古城牌坊街的单县楹联学会办公室,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单县楹联学会会长兼秘书长张贵祥对笔者说。
赛事共收联作10万幅
早在1990年之春,单县就成立了楹联学会。“我们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县级楹联文化研究普及的群众性组织。”说到这里,张贵祥黝黑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30年来,单县楹联学会遵循“加强领导、扩大交流、完善组织、办好征联、挖掘古联、研讨理论”的工作方针,先后主办、承办了“半月台杯”“交通杯”“牡丹杯”等一系列楹联大赛,由最初的县市级小赛,再到全国级大赛,并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响应,参赛者累计逾2万人次,共收到联作10万余副,在全国联坛赢得较高声誉。
誉满全国的“单县联赛”不仅普及了楹联文化艺术,也培育了一大批联者联家,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的刘太品即是单县的骄傲。
单县楹联学会不仅“引进来”,还“走出去”,至今已参加数百项全国联赛,共获一等奖40余次、二等奖30多次、三等奖90余次,总创作联作4000余副。
享有“中国楹联之乡”美誉
单县楹联学会办公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历年来到单县调研和指导楹联文化发展的马萧萧、常江、常治国等国家级楹联大家的影像和题字,见证着单县楹联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让人倍感鼓舞和自豪。
2002年8月,中国楹联学会命名单县为“中国楹联之乡”。享有如此美誉,单县楹联学会功不可没。
其间,单县楹联学会发挥独特资源优势,组织挖掘历史经典楹联200多副,并创办了《湖西联苑》会刊,编辑出版了《中国对联集成·山东卷·单县分卷》,当年荣获菏泽市“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单县楹联学会荣膺“全国楹联工作先进单位”。
中国楹联文化的“单县现象”
单县楹联文化发展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曾被中国楹联学会概括为中国楹联文化的“单县现象”。其缘由是“单县把发展楹联传统文化上升至政府行为,联赛由政府部门参与承办,既为联赛提供了坚实保障,又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今在单县,联作联墨历久弥香,无处不在。较早建设的环城堤公园就是单县楹联文化兴盛的大载体,创建了楹联坊、楹联墙、楹联廊、楹联石、楹联亭等,展出古今楹联近千副,成为一道靓丽的艺苑风景线。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楹联文化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张贵祥说,新年伊始,单县楹联学会便会组织楹联作家和书法家,送春联到农村、企业、社区;创作新时代主题春联,张贴牌坊街,迎来和风漾古城,汲取文化润心田,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纪念单县楹联学会成立30周年,张贵祥欣然创作了一副楹联:承一脉儒风,振藻扬葩,联花春绽三十载;抒两行雅韵,崇文尚善,对墨香飞千万家。
本报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