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11月04日
第A09版:厚重菏泽

巨野红土山汉墓:

菏泽首次发现的大型汉墓

出土的玉猪和玉器

汉墓墓室构造

红土山汉墓外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文杰

在巨野县城东南二十多公里处金山店子村东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山丘,由于山上的土质呈红褐色,当地村民称它为红土山,地方志中称红土山为禹梁山。巨野红土山汉墓位于红土山东侧的半山腰处,为大型崖墓。该墓工程浩大,结构严密,随葬的器物十分丰富,整体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宫,充分显示了汉代巨野手工业工人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2015年6月23日,红土山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采石料发现的汉墓

巨野地处菏泽东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汉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汉武帝刘彻建昌邑国,都城位于今巨野县城南27公里处的大谢集镇前昌邑村,封其子刘髆为王,刘髆遂成为第一代昌邑王。公元前87年,刘髆去世,谥号“哀王”,史称他为“昌邑哀王”。随后,其子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昌邑王。

1968年,巨野村民在山上开采石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墓道。1971年至1972年春山东省博物馆曾对其进行发掘,但在挖至墓门后停工。1977年3月底至6月底,山东省菏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将其发掘完毕。该墓虽发现盗洞两个,但墓室器物保存完好。

红土山汉墓工程浩大,整体结构严密,有封土层、乱石层、防盗层、墓道堵石、墓门堵石、墓门墙、前室、后室等。随葬器物十分丰富,其中铜器526件、铁器405件、陶器29件、玉器43件,加上漆器和其他器物共1051件。这次出土的兵器之多,在古墓发掘中是比较罕见的,而铜礼器的大量随葬和成药、制药器械的新发现,也给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红土山汉墓是一座大型崖墓,其构筑方法与河北满城汉墓、曲阜九龙山崖墓、江苏铜山小龟山崖洞墓基本相同。出土的器物与太原东太堡云梦大坟头“一”号墓、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同类器物更为相似。与铜雀山“1”“2”号汉墓器物也大都相似。特别是临沂铜雀山“1”“2”号汉墓发现有《元光元年历谱》竹简,“元光”是汉武帝刘彻即位第二个年号,时间可以确定在西汉中期。红土山汉墓的年代,很可能在汉武帝元光年以后的后元末年和汉昭帝始元元年之间。

出土玉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在我国几千年的玉石文化中,人们将玉石比做美好的事物,在古代封建社会,玉石是地位、权利、尊贵的象征。红土山共出土玉器43件,玉璧皆器型规整,玉质优良,多为土沁玉,均纹路清晰,雕刻精美,弦纹分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外区为四组兽面纹,为研究西汉时期的琢玉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墓主人身上身下附着28块玉璧,手里各握一只玉猪,玉猪通体采用阴线刻,为典型的“汉八刀”工艺之作,寥寥几刀,刻画出猪憨态可掬的特征,栩栩如生。

另外,在墓主人胸部覆盖有透雕龙凤纹心形玉佩又称桃型佩,是汉代玉雕工艺的代表作品,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在墓主人的头部出土了唯一的一件玉圭,为礼器,形扁平,呈青色。素面、尖首、折肩、方底、磨制光洁、棱角分明,质地优良,制作规整,为研究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宫

红土山汉墓是菏泽首次发现的大型汉墓。由于出土铜器上的铭刻,墓室上的题记都未见纪年,再加上墓室主人的玉印章和朱书字已脱落无法辨认,因此给此墓主人的鉴别和考证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墓葬的年代和墓主只能依靠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并参照文献资料来推断。

该墓西南13公里有西汉城址,推测为西汉昌邑国或山阳国的都城,因此在认为该墓“墓主身份应与诸侯王有关”后,根据随葬品及现有文献推测,红土山汉墓墓主人应为汉武帝第五子哀王刘髆(天汉四年,受封昌邑王),即江西海昏侯刘贺之父。

红土山汉墓土方工程约计一万五千立方米,建墓用的封门墙石、墓门墙石、墓室顶盖石、防盗窃案石,大小约计五百余块。整体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宫,充分显示了昌邑一带手工业工人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红土山汉墓墓葬规模之大,随葬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美,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王侯丧葬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在巨野县博物馆,红土山汉墓出土文物专题展为巨野县博物馆的常设展,以昌邑故国的历史发展沿革,昌邑故城的历史演变,到西汉昌邑王主政的兴衰为故事线,选取红土山汉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精品225件。展厅还原红土山汉墓墓室开凿场景、考古发掘现场以及墓室结构微缩复原,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墓葬室内的结构,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加了观展的趣味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