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文杰 通讯员 肖雅) 自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鄄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整合多方资源、强化人才队伍、丰富活动内涵,通过“三结合”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落地生根。
鄄城县积极推动各镇街把“复兴少年宫”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融合,结合辖区内实践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形成“实践所——实践站——乡村学校”三级联动的合力,对场地、师资等全面改造升级,搭建覆盖多层次、涵盖多领域的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矩阵。目前,全县已建立乡村“复兴少年宫”21个,构筑“全域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乡村“复兴少年宫”阵地网,打通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和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依托“鄄城融媒”平台,开启乡村“复兴少年宫”精准化服务模式,家长们根据孩子需求在平台上进行“点单”,由所在辖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接单”,为孩子们提供红色故事宣讲、研学实践、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教育。同时依托云平台,对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多样化展示,实现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把乡村“复兴少年宫”办成一项孩子受益、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民心工程。
为提高乡村“复兴少年宫”服务水平和育人效果,鄄城县依靠志愿服务力量,以志愿者为主力,推动工会、团县委、妇联、民政等部门现有优质志愿资源下沉,积极发动、吸纳“非遗”传承人、“五老”志愿者、退休教师、返乡大学生等各类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在学校中选拔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建立教师志愿者辅导员队伍,补齐乡村“复兴少年宫”师资力量短板。
下一步,鄄城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造条件,结合青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科学普及等优秀校外资源和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送到青少年儿童的“家门口”,用精准服务点亮青少年儿童校外生活,让孩子们在乡村“复兴少年宫”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