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谢 丽 刘厚珉) 7月4日,在单县杨楼镇苏门楼村一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内,姜桂英与其他几名村民围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这是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的“常见一幕”。
近年来,单县在建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打通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家庭站’已经成为群众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难、文化上解盼,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阵地。”单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辉说。
单县“家庭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定期由站长引导附近群众到“家庭站”聚集活动。各“家庭站”相继推出了富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品牌,龙王庙镇刘土城村的“古镇传声”、张集镇刘寺村的“‘张’口说理”、高韦庄镇韦洼村的“‘韦韦’道来”、莱河镇崔口村的快“‘莱’听讲”等,形成了“草根上讲台,乡音传理论”的“家庭站”宣讲模式。
单县“家庭站”的设计建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形成了“群众讲群众听、群众典型群众评、群众困难群众帮、群众演给群众看、群众引导群众做”的志愿服务模式,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让群众参与活动、受益活动。
近日,在单县黄岗镇二街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户主、站长黄启忠向群众讲解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老黄讲的这些都很实用,一点儿不比县里的农技专家差。”种植大户黄绍宾说:“如今‘家庭站’建在邻居家,离俺家几步路,有啥问题,随时来这里唠唠嗑,还可以根据农情需要提前向老黄约‘题’呢!”“以前种地全靠经验,现在有了‘家庭站’,丰收的底气更足了。”张贵山接着说。
目前,单县共建“家庭站”2024个,累计聚集人员10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6000多件次。“家庭站”作为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础性细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