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2年04月11日
第A05版:魅力鄄城

防控一线转运组:

七八个小时不吃喝,累了随地一躺就睡

工作人员在冰凉的地面上休息

抽空歇一会

转运密接人员后对车辆人员进行消杀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杰 通讯员 房 正

每一次敲门都是一次危险,每一次对话都有可能被感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转运密接者、次密接者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在鄄城县,由40名一线驾驶员、23名医护工作者、7名现场调度人员、7名后勤人员组成的转运队伍,他们不顾危险、勇敢逆行、冲锋在前,将数百名密接者、次密接者全部、及时转运到集中隔离点,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了贡献。

主动请缨,做勇敢的“逆行者”

40岁的常建梅是鄄城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家里有四位老人和两个孩子需要照顾。4月2日晚,常建梅主动请缨参加转运工作,“我们是医护人员,在疫情的关键时刻就应该冲锋在前,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在转运密接、次密接人员时,他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与被转运者沟通不畅,被转运者年龄太小、行动不便……有一天晚上,常建梅随车去一个偏远的村子里接一位密接者,由于驾驶员不熟悉路况,他们黑夜中不知转了多少条街巷,才找到这位密接者。“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很焦急,毕竟每耽搁1分钟,就多一份危险。当接到这名密接者时,我们如释重负。”常建梅介绍。

由于经常在转运现场喊话,常建梅的嗓子已经沙哑。一次,常建梅在与家人通电话时,嗓子发不出声音,“感觉特别心酸”,常建梅的丈夫王东洋说。

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叮铃铃,叮铃铃……”4月2日晚,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劳累了一天的公交车驾驶员孙学绪接到转运工作集结通知,简单扒拉两口饭,“今晚不回来了”,对家人叮嘱一句后他急忙走出家门。

4月2日晚9时,鄄城县集中隔离人员5:1混检初筛结果为阳性。疫情就是命令,鄄城县闻令而动、令出即行,晚10时,所有车辆人员全部到位待命。“面对来势汹汹的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我们40名一线驾驶员24小时随时待命,接到电话通知,即刻奔赴‘战场’。”孙学绪告诉记者。

4月6日晚上9点,孙学绪接到流调组电话,需要转运一名半身不遂的密接者。在现场,孙学绪与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一起为这位老人穿上防护服,“由于老人身体不便,不能与我们配合,用了整整20分钟才为老人穿上防护服,我感觉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

“最开始的两天,由于人员紧缺,我们经常24小时连轴转,学会了一项技能:随时能睡、随地能睡,铃声一响、元气满满。”孙学绪笑着说。

十米虽近,却是同事之间的“天堑”

以桌做床、以泡面为食,这已经成为转运组后勤人员、现场调度人员的常态。4月9日一早,记者在鄄城县交通运输局看到:7名后勤人员正在桌子拼成的“床”上熟睡,呼噜声响成一片。“已经连续几天彻夜奋战了,这会儿有点空打个盹就睡着了。”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昌国说。

“我们主要负责运输车辆的调配,不算辛苦。最辛苦的还是一线工作人员。”刘昌国说,4月2日以来,转运队伍已经超负荷运转几天了,经常七八个小时还顾不上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水,有时候太累了就睡在冰凉的地面上。

“为减少风险,转运队伍所有工作流程都是闭环转运。”刘昌国介绍,“有时候我们和转运队伍仅仅相隔十米,看着他们不停地忙碌,我们却帮不上什么忙,都感到很心疼。反倒是他们安慰我们,还开玩笑地说,你们还要负责后勤协调,你们要是进来,我们想吃个泡面都没人送了。”

2022-04-11 文杰 防控一线转运组: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64744.html 1 七八个小时不吃喝,累了随地一躺就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