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胡云华
26岁的赵京是定陶区陈集镇人,老家和高铁站相距只有5公里。作为中国铁路济南局济南电务段菏泽高铁信号车间菏泽高铁检查分析工区工长,他的工作主要负责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铁路信号设备的监测分析和工电联整工作,管辖198.6公里,菏泽东站、巨野北站等7个车站100架信号机、76组道岔以及496个轨道区段。对他而言,能回到“家门口”修建高铁,不仅仅是他的梦想,更与他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这条线路上,承载着他一家人的幸福。
与家乡约定,回家门口建高铁
工作4年来,赵京先后参与了济青高铁和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日照段的建设和维修工作。最令他自豪的是,当高铁修到家乡,他终于如愿回到“家门口”为高铁建设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今年4月份以来,为确保施工质量,赵京每个月只回家一次,全过程经历了整条线路开通前的提前介入、联调联试和试运行。
道岔设备是控制列车“转弯”的关键设备,确保着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不容许出现任何偏差。赵京每天都要对设备进行试验和精调,把尺寸控制在0.5mm范围内,无论是七八月份的酷暑天气,还是“烟花”台风来袭,又或是11月份山东突降暴雪,他都奋战在建设一线,更遑论节假日。
进入试运行阶段,赵京白天借助科技手段,对76组道岔的电流、电压、缺口信息进行浏览分析。凌晨,他还要趁着高铁停运的时间,集中对白天发现的问题进行养护维修,确保高铁运行安全平稳。
日升月落,家乡的黄昏与黎明、风雨与四季,都在他眼中。在这样的持续作业中,赵京觉得肩上比往常更添了一份责任——这里是他的家乡,在他面前的,是横卧在家乡土地上的高铁,他要背起自己的梦想与家乡人的热切期待,与更多建设者凝心聚力、保障高铁如期开通运营。
与恋人约定,建完高铁就结婚
赵京和未婚妻耿晓丹是高中同学,2015年,分别在济南和曲阜读大学的两人只能在假期相聚,两人总是相约在路途的中心点曲阜见面,再一起乘车回菏泽。每次近5个小时的车程,让曲阜成了两人幸福的起点。
2018年,赵京毕业进入济南局济南电务段工作。当时正值鲁南(日兰)高铁东段建设时期,赵京毅然选择到曲阜高铁车间工作。鲁南(日兰)高铁东段通车后,从日照到曲阜缩短至1.5个小时,赵京与恋人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今年,两人相约一起回到家乡工作、生活。即将研究生毕业的耿晓丹放弃在日照做教师的机会,赵京也选择从鲁南高铁东段调到西段工作。如今,经历7年爱情长跑与旅途奔波的两人,终于努力一步步缩短了时空的距离,高铁在家乡通车运营,两人也即将步入婚姻殿堂。
与奶奶约定,带着奶奶坐高铁
赵京的奶奶出生在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对新中国新社会有着浓厚的感情。老人家年轻时是生产队的劳动骨干,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由于高铁修建工作昼伏夜出,老人家总是担心地问孙子:“在外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具体在高铁上修什么?”赵京总是会自豪地告诉奶奶:“现在我修的高铁线路,火车都能跑到每小时350千米,1秒钟就能跑出去将近100米,可快了!”
虽然老家距离高铁站很近,但赵京的奶奶一直没有坐过火车,更没有坐过高铁。如今,高铁站就建在自己镇上,孙子也从外地回家了,一辈子没坐过高铁的老人家跟孙子约定:“等你把高铁(站)建好了,也带我去看看!”
在一次聊天中,赵京偶然得知,爷爷奶奶自1971年结婚至今年12月份已经整整50年,当时他参与建设的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也将于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赵京和未婚妻商量,要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神秘惊喜。
于是,他们为爷爷奶奶买好了首发列车的车票,希望圆老两口一个高铁梦,与家人分享自己参与建设的高铁新线开通的喜悦和成果。同时,小两口瞒着二老准备了一场温馨的金婚庆祝仪式,在首发列车上送上蛋糕、围巾等礼物,分享爷爷奶奶的幸福。
明年,赵京和未婚妻也将步入婚姻殿堂。他们觉得,爷爷奶奶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感情,正是值得他们传承的最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