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的有力支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不断聚力项目土地要素支撑,全市报批调整规划规模2.64万亩,妥善解决了250个省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落地的规划空间保障难题,让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我们全力做好‘争取支持’‘增存挂钩’和‘土地征收’三篇文章,多措并举拓宽项目建设用地空间。”菏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铁军说。据介绍,全市已审查报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3个,面积1.62万亩,其中争取使用国家配置指标9267亩,因报件办理质效较高获得省级奖励指标1066亩。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61521亩,完成省分解任务的238.76%,居全省第2位,核补新增指标22543亩,因超额完成任务获得省级奖励指标800亩。
针对土地征收政策出现的新变化,我市全力组织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和报批,全市第一批方案共纳入拟实施项目418个,拟实施征收面积4.28万亩,能够保障近两年急需用地的产业类项目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在经营性收益项目征地增加了编制成片开发方案环节的情况下,全市已报批转用、征收建设用地3.91万亩,基本实现了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为加快建设用地供应进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供应建设用地6.37万亩,成交总价款315.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13.00%。其中,供应工矿仓储用地1.05万亩,减少23.01%;商服用地0.60万亩,增长9.25%;住宅用地1.01万亩,增长5.7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19万亩,增长76.95%;交通运输用地1.91万亩,增长10.43%;水域与水利设施用地0.61万亩,增长54.46%。
为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我市围绕“批-供-用-评”主线,编制了《项目用地服务手册》,聚焦项目用地预审、报征、供应、监管、登记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办事环节、申报材料均再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办结时限再压缩50%以上,真正做到“压无可压、减无可减”,实现正常报件“5天内出局、10天内出市”。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改革攻坚,狠抓工作落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王铁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