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云华
供销社,这样一个带有时代色彩的工作单位,或许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已经尤为陌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传统的供销模式不断受到更加现代化经营关系的冲击。如何走出困境,在新时代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多年来,郓城县供销合作社一代代供销人坚守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逐步解决了制约供销社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新时期保持了供销社改革的健康发展。
凤凰涅槃,从时代的弃儿到现代经济的弄潮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供销社历经农资、棉花等流通体制改革,社办企业陆续改制,基层社大量承包租赁经营,供销社业务急剧下滑,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曾经红火的供销社,难道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郓城县的供销人不愿服输!轰轰烈烈的革新开始了!为摆脱困境,全县供销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大力发展社办工业、畜禽养殖项目,为安排就业、保持队伍稳定,进行了有益探索。
2002年按照国家有关企业改革的要求,郓城县供销系统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基层社、公司、厂依法实施破产,供销系统干部职工不等不靠,积极投身商品经济大潮,涌现出了大批时代弄潮儿。迈出一步天地宽,供销系统的干部职工散作满天星,创办或领办棉纺织、食品加工、酒类包装及商贸流通企业,许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烟郓盖业、圣隆纺织、江北化纤、安泰烟花、亿博石油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企业,为郓城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郓城县供销社的库房,推开门的一刹那仿佛时光倒流,拂去灰尘,王金鹏向记者介绍了粮油票、煤油灯、广播喇叭、老式照相机……几代工作人员悉心保存下来的票证物件,成为老菏泽人的时代记忆,也记录着郓城县供销社人的流金岁月。
王金鹏现任郓城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他虽未曾经历过供销社事业最红火的岁月,但如今重任在肩,他更希望推动县供销系统走入更广阔的未来。
脚踏实地,多方举措让供销事业焕发生机
进入新世纪,国家自上而下相继出台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郓城县供销社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全县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指示精神,明确新时期供销社发展的目标任务,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努力探索供销社新的发展路径。从创新农村现代流通起步,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乡镇日用品、农资超市,培育村级加盟店,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三农”工作得到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
2014年4月,我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郓城县是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18个试点县之一。全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农业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三大任务,在探索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农业服务规模化新路子等方面,创造出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市社的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多次报道。
郓城县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社综合考评中连续6年荣获特等奖,被评为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供销社、省人社厅评为先进单位,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百强县级社。
荣誉接踵而至的背后,是郓城县供销社脚踏实地的探索。在随官屯为农服务中心,王金鹏等人欣喜地向记者介绍着粮仓储量,并介绍了唐庙为农服务中心的秸秆收储工作。近年来,郓城县供销社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服务规模化,以搭建为农服务平台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按照打造“3公里”服务圈、托管土地5万亩的规模,建成运营随官屯、唐庙等9处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粮食收储烘干、庄稼医院、秸秆回收等系列化服务。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曾将郓城县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市进行介绍推广。
2021年,郓城县供销社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6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72万亩次。唐庙为农服务中心与45个行政村结合,与中储粮、省社鲁供农服公司合作,建立农资供应、粮食购销、秸秆回收等服务体系,为种粮大户提供规模化、系列化服务达3万多亩次。这一做法被省供销社作为先进典型案例全面推广。
筑巢引凤,大力发展现代为农服务
在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同时,郓城县供销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恢复重建了双桥供销社,实现了基层供销社全覆盖。共领办参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农民合作社78个,组建了22处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了郓城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构建了以县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主干、村级服务组织为终端的为农服务体系。双线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实行开放办社,引进六合集团、史丹利集团、省社农服公司等知名企业,增强供销社综合服务能力。
记者走访了由郓城县供销系统干部职工创办的青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驻地,宽阔的厂房内,精选过的化肥等农资产品储量庞大,供应着更多村镇级农资店铺分销。公司负责人孙青松说:“我们能拿到优质品牌的总代理,是因为背靠县供销社平台的优势。咱有基层分销渠道,这也是由过去的供销社联购分销发展而来的,厂商更愿意与需求量大且稳定的平台合作。”
近年来,郓城县供销社大力实施农村现代流通创新工程,加快基层社改造。郓城县供销社通过人才引进使在中国供销集团从事相关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回乡,由郓城青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整合供销社“供销e家”、商务局“乡村赋能”、农商行“智e购”三大电商平台相关功能,探索以企业为龙头、农资生产厂家和农产品种植基地为基础、农户为核心的新型合作方式,完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链条,逐步形成了集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农化服务中心、仓储物流区域配送中心于一体,县、乡、村三级联通的县域综合服务平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系统全力投入战疫情、备春耕、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等工作。全县22个基层社、9个为农服务中心、2个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发挥传统经营网络优势,利用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实行网上预约、送货上门、技术指导三结合,做到疫情防控、农资农产品供应两不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都在黄金时段以“抗疫情、保春耕”为题,报道了郓城县供销社的经验做法。2021年,青松电子商务公司线上线下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今年9月份,市社组成专题调研组,对郓城青松电商公司打造县域综合平台、实现供销电商赋能的经验做法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印发全市供销社系统,省供销社网站进行了转载。
全县供销社以基层社大型超市、专业店为基础,以农资、日用品、农产品经营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基层社改造,改造营业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28处,乡镇农资超市60处,农村综合服务社260个,新建盛泰农产品有限公司农产品交易市场,面积达4000平方米,更在疫情期间保障了农资和日用品供应。
发展现代为农服务,人才尤为重要。作为引进人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郓城姑娘赵鑫放弃大城市的优渥工作条件,在郓城县供销社“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扎实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战略发展规划下,成立了郓城县供销e家飞防大队、无人机大联盟。在县供销社支持下,这支队伍下乡宣传、承担政府免费喷洒农药的任务,逐步树立起村民们对无人机用于农田保植的信任,也吸引、培养了更多职业飞手。
11月26日,这些无人机选手代表全市供销社系统,参加省社举办的第一届天鹅杯职工技能大赛,在植保无人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赵鑫告诉记者,返乡进入郓城县供销系统,不仅圆满了自己童年时对“供销社”的情结,也让她站在了更坚实更广阔的平台上,在用现代机械技术为农服务的路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放眼未来,郓城县供销系统在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春天
走过县城的大街小巷,一处虽陈旧但颇有艺术气息的供销社大院引人注目,其整体环境与北京市的798艺术区部分区域颇为相似。站在旧院与院外的大街之间,王金鹏憧憬着传统文旅资源在此处焕发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艺术爱好者前来,更希望带领这一代的郓城县供销人,努力让旧资源物尽其用、不至荒废。
未来五年,将是全县供销社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更是实现强社兴农新愿景、再铸供销事业发展新辉煌的发力期。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发展质量,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社……毫无疑问,高铁通车将为菏泽各方面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郓城县供销系统事业带来新的机遇,而这每一步背后,依靠的都是几代供销人薪火相传、凝心聚力,是供销人对未来发展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