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放学后,牡丹区南城街道办事处双井社区集贸市场的商户王俊平,把孩子王致浩送到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后,便急匆匆赶回店里干活了。王致浩背着书包来到三楼“教室”,开始了他的课外学习。
走进三楼的“教室”,东面墙的长桌上,有雪糕棍搭建的木屋、彩泥捏制的生日蛋糕以及彩色纸剪成的奖杯……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品摆得满满当当。在靠近窗台位置,几位学生正在低头写作业。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我都会把孩子送到这里。这里是社区免费为周边商户提供的照看孩子的场所。在这里,孩子写作业有老师辅导,还有很多娱乐活动,我感到安全又放心。”王俊平说,由于平日忙于生意,她没有过多的时间照看孩子,有了党群服务中心的“课堂”,她可以安心开店,孩子也能在课堂外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解决了商户照看孩子的一大难题,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党群服务中心里为什么有教室?南城街道信访办主任马健告诉记者,这和街道推行的网格管理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健说,双井社区地处商业街中心,周边有7个大型集贸市场和一条商业街,各种车辆穿梭在社区内,人员复杂。网格员走访发现,市场商户普遍存在孩子无法照看问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忙于经营的商户对于孩子学习的管理方式也较为单一。为让商户安心经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南城街道办事处决定在双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腾出一间办公室,开起了“课堂”。
“教室有了,还需要老师,我们与花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找来志愿者老师来辅导孩子的日常作业。”双井社区党委书记王敏说,“为丰富平时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开办了美育课堂、职业体验以及实验小课堂等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城街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社区基础工作之中,注重从源头预防,在苗头抓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景雷说,双井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的“小课堂”,便是网格员成功解决群众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
为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了解透彻,提升矛盾化解实效,南城街道将辖区内14个社区划分为85个网格,成立了由35名专职网格员和145名兼职网格员组成的巡察队伍,每天穿行在网格内的各个角落。同时在每个社区设立了信访工作站,安排社区‘两委’成员担任信访专干,将问题吸附在当地、解决在现场,防止矛盾复杂化和过激化,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城街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社区基础工作之中,注重从源头预防,在苗头抓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李景雷说,截至目前,辖区共发现各类问题1200余件,现场解决1100余件,化解率达90%以上。
通讯员 郜玉华 贾成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