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1年12月20日
第A03版:看菏泽·要闻

城市书房点亮全民阅读之光

自助还书

挑选

享受读书时光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杰

书房以书为媒、以读为缘,或散布在公园内、或设置在社区附近,在为读者带来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感的同时,也成为文化休闲的新去处。2021年以来,一间间“牡丹书房”在菏泽陆续亮相,和谐雅致的环境、错落有致的书本、有趣有料的文化体验,让市民在家门口拥有了一片“精神自留地”。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在牡丹区、定陶区、菏泽开发区、菏泽高新区建设了14处城市书房,现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牡丹书房的开放,折射着菏泽这座城市的温度,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大大提升了菏泽的城市品位和文化氛围,不仅成为一道道引人注目的城市风景线,也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菏泽文化新地标。牡丹书房将与现有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错位布局,力争实现“15分钟阅读圈”目标,让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

打造触手可及的“精神粮仓”

位于市长江路与府南路交叉口东南角的牡丹书房·博览书城分馆,造型时尚,书房内光线柔和,书架整齐排放,各类书籍陈列在上,三五位读者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这里是菏泽市“城市书房”的一个缩影,投用以来带给附近市民别样的感受。

“这里很安静很舒适,极大方便了我们。我送完孩子后,时常来这里打卡,阅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籍。”市民李歆高兴地说,周末还可以带孩子来这里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以前都是去图书馆学习,但图书馆离家比较远,城市书房开放之后我经常来这里学习。这里离家特别近比较方便,有时候和同学来这里写作业,有时候看各类书。”经常来这里学习的小学生王立东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候约着小伙伴一起来,这里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基地。

博览书城经理张立凯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自从城市书房开放后,一些小学生中学生经常来学习,而且节假日一直开放,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便利,城市书房还设置了茶吧、娱乐等休憩区。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牡丹书房·博览书城分馆自从11月开放以来,已经吸引了1万多名读者前来打卡学习。这种城市书房一般设在主要街道、大型社区、繁华商业街、机场车站、景区公园、产业园区等人口集聚区域,为市民打造身边触手可及的城市书房。

通借通还,图书馆服务再延伸

位于市昆明路与黄河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牡丹书房NO:006-金府大院分馆,不仅具备图书自助借阅、图书卡办理、与市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等功能,还设有儿童和成人阅览区。其中,儿童阅览区藏书近3万册;成人阅读区藏书3000余册,电子图书5000余册,涵盖综合、历史、艺术、文学、少儿等类别,并设有红色专区,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阅读需求。

菏泽开发区岳程办事处牡丹书房·岳程街道分馆是首个开放的城市书房。“这是我们书房设置的自动借还书设备,凭借身份证可以直接实现还书功能,大大节省了市民的时间,而且所有设备都是和市图书馆联网的,也就是说附近的居民在图书馆借的书一样可以在这里还书,不用再跑到图书馆了。”岳城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李洁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在牡丹书房·岳程街道分馆里,电子阅览区共配有8台电脑,数字资源达4TB,主要为读者提供电子读物、网上信息查询、音乐欣赏等服务。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书房专门设计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工艺品摆件展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菏泽的“城市书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原则,严格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技术支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管考评”建设,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实现了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为全市“城市书房”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圈

今年,市政府将“市区新建城市书房10处”作为十大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将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各区政府、管委会主动认领任务,最终确定市内四区建设14座城市书房。近日经实地验收,均已全部具备开放运行条件,经过试运行,现正式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为将城市书房打造成彰显“中国牡丹之都”城市特色的文化名片,我市城市书房命名为“牡丹书房”。每处牡丹书房的纸质藏书量5000册以上,涵盖生活、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等领域,均实现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同时配有电子阅览系统,可通过扫描下载等形式实现数字阅读。在这里,读者可以享受到办证、图书借还、阅览、自习、阅读推广、信息咨询等各项服务,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文献资源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需求。

城市书房这种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不仅契合当下市民阅读生活的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读书乐趣,也可以有效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圈,解决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接下来,我市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不少于50处高标准城乡书房,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城乡书房服务网络,进一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需要,推动阅读的便捷化、均等化、社会化。

城市书房是支撑全民阅读的末梢神经,城市书房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精神粮仓”,未来将以潜移默化的熏染,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与书相遇。同时,城市书房不仅是知识传播的窗口和平台,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设施。在市民聚居区设置的这些城市书房,已成为凸显菏泽魅力的靓丽风景。

2021-12-20 文杰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57264.html 1 城市书房点亮全民阅读之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