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市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且课外拓展活动日渐成型成熟,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连日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培训机构发现,线下学科类培训占比缩水较大,而语言、书法、舞蹈、运动类等特色课程占比逐渐增加。
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缩减
“维持!目前仅够基本运作。”谈到近期辅导班的招生情况,牡丹区某培训机构负责人马文昌诉苦道,“我这个辅导机构开了有十二年了,之前生源不断,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学一直上到初中毕业,转介绍的特别多。但近半年以来,辅导班的生源呈直线下降趋势,且越来越严重。‘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前几个月,我们几乎处于歇业状态,学生只有四五个,要不是舍不得,真想不干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我市正在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均遇到招生严重缩水的现象。“相较之前,还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减少了近八成,且主要换成了一对一和小班制。按照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周末、节假日我们不再安排学生来学习。”另一家学科类培训机构负责人牛建丽告诉记者,“说实在的,现在收支有点失衡,快入不敷出了。”
菏泽中达广场聚集着多家培训机构。工作日期间,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这里看到,像钢琴、舞蹈、书法、机器人编程等培训机构均在正常营业,门口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顾客介绍课程。但也有几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大门紧闭,部分培训机构门店则已开始转租。
在一所名叫某思教育的门店外,记者看到其已经贴出“出租”的告示。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屋内一楼的接待大厅基本已经被搬空,地上散落着一些初中教材。
相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不景气,像舞蹈、书法、机器人编程等“素质”培训机构却经营得有声有色。
“原先还担心孩子不上辅导班会不会影响成绩,现在看来问题不大,最起码对我的孩子没啥影响,孩子现在有更多时间来参加她感兴趣的特色课程,孩子笑容变多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更能理解家长,我感觉还不错。”在菏泽银座和谐广场四楼,望着正在某体能训练馆内打篮球的女儿,市民贾琪笑着告诉记者道,“我感觉家长不能仅盯着学习成绩,要让孩子在素质教育中成长,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关键是家长怎么引导,怎么辅助。”
也有不少家长对现在所谓的“素质”培训持怀疑态度。“我感觉,现在像口才、书法、舞蹈、计算机编程等培训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真正能够锻炼孩子能力、提升孩子素质并不是每家培训机构都能达到的,虽说现在他们不在‘双减’范围内,但这种以高昂收费为目的打‘擦边球’的行为绝对不会长久。”
素质类培训机构治理已在路上
“‘双减’是一项系统治理的战略。”今年刚刚退休的初中教师蒋文远表示,“这一政策确立了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四大战略支点,通过‘疏堵结合、内外兼治’进行系统施策。这也是未来政策走向的基本趋势。”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最受关注的是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治理,而少有专门针对综合素质类培训机构治理的相关政策。市民张浩表示,他的儿子上五年级,同班不少学生家长给孩子报了艺术、编程、体育类等校外培训课程。“之前想着给孩子报个机器人编程一类的兴趣班,去考察过才发现,这个课程可真是贵啊!再加上这个东西更新换代特别快,如果不坚持学,将来也没大用,就望而却步了。”张浩说,“目前对素质类的培训机构如何监管,估计下一步也会出台相关政策吧。”
“长期以来,政府都很重视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监管,但素质教育领域也是存在问题的。”蒋文远表示道,10月2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提到要“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也就是说,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一视同仁,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
如此看来,随着“双减”工作的逐步开展,专门针对综合素质类培训机构的政策和监管机制,已经在路上了。
“依法带娃”,家庭教育实施期待细则
纵观“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的政策文件,焦点在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
“教育孩子不仅仅需要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以及社会职能视角下的教育。”蒋文远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而非学校单方面努力。
“双减”政策实施前三个月,在政策层面少有提及的家庭教育,以写入法律的方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公布,“依法带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双减”政策早已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和布局,其中一条就提到,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这是落实‘双减’政策,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的落脚点。”蒋文远说,与过去几十年的“减负令”不同,“双减”明确讲“减中有增”。其中家庭教育方面,明线是“增”,暗线是“减”,目的是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蒋文远解释:“《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对家庭教育提出5点要求,一方面要求家庭增加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家长们要科学理性、负责任,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社会上过度学习、超前超纲学习的需求。”
立法是基础,施法是关键。《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在蒋文远看来,这一条涉及教育经费,为打通这个政策点的“最后一公里”,我市相关部门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接下来政策肯定会更细更实,并确定实施的边界和执行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