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创新蝶变,致敬百年风华。12月6日,中国晚协第36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红船行”专题采访活动在浙江嘉兴正式启动。
重走一大路、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看嘉兴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革命“红色”;月河访古、逛火车头文化创意街区、油车港农民画之旅,看嘉兴以历史人文为积淀的文化“青色”……来自大江南北的60余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名记齐聚南湖之畔,一睹红船起航地蝶变跃升后的动人风采,探寻共富之路上的“嘉兴密码”。
晚报同行们用笔墨镜头致敬百年风华,从嘉兴之窗看到中国美好未来。“嘉兴的城市面貌得到了整体提升,更加欣欣向荣,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中国晚协执行会长朱国顺对嘉兴的未来充满信心,“嘉兴这座城市将会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格局当中达到新的高度,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技创新
嘉兴蝶变跃升的发展基因
以创新开放为动力的经济“蓝色”是嘉兴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大家来到嘉兴科技城、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柔电院)、秀洲国家高新区、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等地,感受科技创新带给嘉兴的无限活力。
在柔电院展厅,一件件科技感满满的技术成果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
“柔电院成立于2017年11月,专注于‘柔性芯片与微系统’及其与人体和重大装备结合的研究,是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的校外实体,也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新型高端科研机构。”听着讲解人员的详细介绍,社长总编、资深记者们对这个“小而美”的专业型高端研发机构频频点赞。“柔电院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处领先地位,与世界一流技术领域接轨,令人惊艳。”金华晚报执行总编丰晓原告诉记者。
方形的建筑漂浮于水面之上,嘉兴科技城展示馆·智立方绚丽的外形吸引了不少镜头的关注。
“智立方”位于嘉兴科技城的核心区域,是嘉兴市政府、南湖区政府共同建设并重点打造的集人才交流、技术交易、产品展示、项目路演、行政审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创新创业综合体。
近年来,依托“科研+产业”发展优势,嘉兴科技城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构建了“微电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体系。“从嘉兴科技城,可以看到嘉兴这座城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将嘉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济南时报总编辑赵治国说道。
发展不止于创新,在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家感受到了文明新风扑面来,春风化雨润人心;在国家电网浙江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示范基地,社长总编们通过现场采访,走进新时代的电力铁军,解读传承红船精神的“电力样本”。
“老板,现场团购行吗?”在秀洲区上市企业麒盛科技公司参观时,不少人被科技力量折服,跟老板开起了玩笑。
麒盛科技日产7000张智能床,产品销往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智能床供应商。只要在智能床上躺5分钟,智能传感器便能根据人体的心率、呼吸率、心率变异性给出相关数据,让体验者对身体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峡晚报社长唐晓安表示,麒盛科技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健康,“我很震撼,对秀洲区刮目相看,麒盛科技和毕威泰克智慧医护示范基地都用行动证明了‘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句话。”
在秀洲国家高新区,翻开经济版图,听着未来规划,大家又一次被惊艳。在这里以高端装备类为主的特色小镇正加速奔跑;以光伏新能源、高端汽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智联健康为特色的产业多点布局蓄势待发……
产业迭代创新
嘉兴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次嘉兴之行,亲身感受到了嘉兴‘变化的速度’‘发展的高度’‘创新的热度’和‘开放的广度’。”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宋捷在活动结束后感叹。
被晚报同行点赞的背后,离不开嘉兴近年来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带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潮!”以纺织面料为基础形态,结合古典园林等元素的雅莹时尚艺术中心瞬间牢牢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晚报老总们频频按动快门,记录下一个个美丽时尚的瞬间。
该中心是嘉兴时装龙头企业雅莹集团四大园区之一,于今年7月正式启用,集时尚发布、艺术展览、服装展览、学习培训等于一体,为引进和培育创意设计人才构筑平台,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人才吸引力。
“雅莹集团完成从服装企业向时尚产业的转型,反映的其实是嘉兴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相信也是嘉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我要点个赞。”莆田晚报社副总编林荣友表示,看到了嘉兴未来发展无限的潜力。
作为嘉兴经开区北部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典型示范,雅莹时尚艺术中心不仅是一座承载着雅莹历史、文化、艺术、时尚的“博物馆”,也让EP YAYING不断提升品牌的艺术文化内涵,同时推动筑牢中国与世界的艺术文化发展根基。
城市建设的底气,来源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果说雅莹是传统产业求新求变的代表,那由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投资的福田采埃孚合资公司,则是嘉兴经开区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象征。
在今年9月,采埃孚自动变速箱传胜第10万台正式下线,这也意味着嘉兴经开区已成为采埃孚商用车变速箱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通往共同富裕的大道,离不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晚报老总们纷纷赞叹。
据悉,除了采埃孚福田项目,目前嘉兴经开区已拥有德国海拉、韩国韩泰、日本东海橡塑、日本合克萨斯、科博达工业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行业龙头企业近30家。
多年来,嘉兴经开区致力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面构建以嘉兴高铁新城、嘉兴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嘉兴国际金融广场为主体的“2+4”产业平台体系。
强村富民
嘉兴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密码”
百年恰风华,红船劈波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嘉兴正全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的一个最精彩板块,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
在杭州湾融创文旅城,憧憬长三角文旅新坐标;在王江泾镇,领略运河水乡魅力……北方已是大雪纷飞,冬日的江南依旧暖风拂面,晚报同行在醉心乡村秀美的同时,见证着农村大地上的共富故事。
据悉,2020年嘉兴全市人均GDP达到1.63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1万元和3.9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1。
嘉兴的农民是怎么做到这么“富”的?面对共同富裕的新征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哪些精彩故事?“富不富关键看老乡。”晚报同行深入油车港镇、王江泾镇、姚庄镇、大云镇等地,探寻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嘉兴密码”。
在油车港镇胜丰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社长、三峡晚报社长唐晓安真切地感受到,嘉兴是名副其实的“梦里水乡”。“生态保护做得非常好,农民家家户户都有产业,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细节之处可见,这里的农民幸福指数很高,共同富裕的理念在这里有了生动实践。”唐晓安动情地说。
姚庄镇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正努力争当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先锋。
据悉,作为近几年姚庄镇桃源渔歌风景带之一,丁栅村洪字圩自然村种有260亩荷藕,姚庄镇以“为荷而来”为主题,围绕莲荷六产融合发展展开。同时,通过打造乡村夜经济与夜游产品线,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配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主客共享的特色治理模式,实现强村富民最终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对现有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让乡村成为‘留得住乡愁’的净土。”姚庄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姚庄不仅要造“美景”,更要把“美景”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是“致富经”。
以产立镇、以产兴镇,如今,有越来越多科技强、产出大、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纷纷落户大云镇。大家来到大云镇地理位置最优的区域,这里坐落着一个省级产业平台——大云镇中德生态产业园。
“没想到普通的寝具也可以被注入科技动能,实现‘冬暖夏凉’,让人舒适感倍增。在大云镇中德生态产业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乡镇通过自身奋斗实现转型升级,令人叹服。”参观了位于中德生态产业园内的嘉兴福气多温控床有限公司,来自全国各地的社长总编们连连称赞。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