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陈 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了让东明小记者更加了解家乡历史地域文化特色,学到更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12月4日,菏泽报业小记者中心联合东明县文化馆、博物馆,共同邀请菏泽报业小记者走进位于东明文化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博物馆民俗展厅,体验非遗传承项目,了解非遗悠久历史文化。
活动当天,小记者们早早地来到了文化中心门外。在排队集合等候参观时,小记者们便开心地议论了起来。“老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面都有什么宝贝?”“东明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记者们的议论声中,活动正式开始了。兴奋的小记者井然有序地跟随着馆内的讲解员,一边参观,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记录着。
“孩子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分类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大类。经我县文化工作者对部分优秀项目的全面挖掘和整理,目前东明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庄子传说、佛汉拳、大平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庄子传说、佛汉拳、大平调、小曲子、蓝印花布、羊抵头鼓舞、撅老四舞、武术点穴法、梅花拳、东明粮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大平调、庄子传说、黄巢传说、丧事礼俗、小曲子、东明香肚、撅老四、纸扎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
庄子传说、佛汉拳、大平调、小曲子、蓝印花布、羊抵头鼓舞、撅老四舞、武术点穴法、梅花拳、东明粮画……每当讲解员介绍完非遗中一件展品时,小记者都大饱眼福,纷纷感叹家乡文化底蕴的深厚。
参观过程中,带队老师还特意为小记者们准备“非遗知识答题卡”,以此来考验他们的听、学、记的能力。在参观完所有的展厅展品后,小记者便开始集中答题,并参与抢答。所有问题均是参观所有非遗民俗知识的讲解内容。有的小记者刚刚参观完,就已经准确做完了全部题目。
活动结束,不少小记者家长表示,非遗文化历史悠久,技艺巧夺天工,个个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多多支持和培养孩子们对非遗技艺的爱好,让他们多学习,更好地把家乡的非遗文化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