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洪涝、台风等灾害都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但有一个地方可以在紧急时刻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那就是应急避难场所。我们无法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努力将灾害损失最小化。遇到灾难想要逃生,必须知道要逃到哪儿。
什么是应急避难场所?
临灾时、在灾时、灾后用于人员疏散和避难,具有一定生活服务设施的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按照功能等级可划分为哪些?
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中心避难场所。
紧急避难场所一般配有应急休息区、厕所、交通标志、照明设备、广播、垃圾收集点。
固定避难场所除包含紧急避难场所的配置外,还包含有住宿区、物资发放区、医疗卫生救护区。
中心避难场所是比较长期的固定避难场所,并单独设置有应急停车区、应急直升机、应急通信、供电设施等。
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启用?
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启用:
发布临震预报;发生破坏性或会有较大影响的地震灾害事件;其他需要启用的情况等。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置在哪里?
一般会选在既有宽阔的空间,又能方便集合周围人群的地方,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停车场等。
如何能及时找到应急避难场所?
1、日常须做好准备,熟悉居住地的周围环境,留意周围的应急标志、应急疏散路线、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等。
2、外出时如果发生灾害,可查询地方政府的官方网站,部分政府的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也会定期发送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信息。
3、使用手机或电脑查看地图,可以快速获取周边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施配套建设要求是什么?
避难场所内应预先划定各类应急功能区,以便编制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撤离和避难场所启用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受灾市民根据预案规范,有组织、有秩序地进入避难场所安置区域。有关部门在划定的功能区内搭建相关救灾设施。
III类紧急避难场所需要设置基本配套设施,包括划定安置区、食品和饮用水供应点,安排应急厕所等,以满足受灾市民临时性生活需要。
I类、II类避难场所除此之外,应划定其他类功能区,如应急指挥区、应急卫生救护(防疫)区、应急厕所区、紧急救援队伍(人员)驻扎区、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区等,建设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广播和监控系统,配建封闭式垃圾集中收集用房,规划和建立污水排放系统,储存消防器材和设备等,以改善受灾市民临时性生活需要。
I类应急避难场所考虑到长时间市民避难生活需要,根据场所条件,还应配建洗浴设施,以改善受灾市民的生活条件。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还应配建应急停机坪、应急车行道等交通设施。
菏泽市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 供稿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