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1年12月06日
第A09版:乐生活

趵突泉畔共赏菊

□邓 涛

从黑虎泉群出来已是中午1时,匆匆在芙蓉街吃了些东西,就沿泉城路往趵突泉公园走去。

行至北门,进入园内,一个硕大的太湖石映入眼帘,背后是修竹茂林,尽管已是深秋,但园内到处郁郁葱葱,遍地菊花。像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惊喜,正赶上2016年第37届趵突泉菊展首日开展,济南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很多,顺着人流,我徜徉在这园林菊海中。

菊花,中药名,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月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泡茶用之更妙。

古人吟诗作画多以梅兰竹菊为描摹物象,向有四君子之美誉,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等历代大家巨匠,多喜绘制菊花,放浪形骸、孤傲高洁,借物咏志、不染俗尘。而菊花吟咏传颂的更多,诸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等皆为后人传颂。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赏菊、咏菊、赞菊的诗篇数不胜数,无一例外的是,极尽语言辞藻之能事,褒誉其迎风独立、傲霜斗寒的高洁品格,同时寄寓自己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取向。可以说,从古到今人们偏爱菊花,不独爱它的姿态万千、花色惊美,更多沉淀的是国人代代相承的人文情怀。

而说到一年一度的趵突泉菊展,已成为济南的经典名片。济南市园林局牵头组织,下辖的千佛山、大明湖、动物园等公园管理处分头筹备,在园内划分好区域,因地就势,设计、制作、组团展品,开展日到结束一直持续月余,数十万游客得览其盛世华彩。这一办就坚持了37年,实属不易。

公园内自北至南,到处都是菊花的海洋,展露着泉的声韵,主题既鲜明又生动。

我在园内行行复行行,快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菊花品种很多,以品种菊、千头菊、悬崖菊为主,济南本地培育的及来自北京、开封的林林总总达500余种,总数达10万盆菊花。据园艺师傅讲,每一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菊花的颜色很多,有火红色、金黄色、晶紫色、雪白色、青绿色、红黄相间等等,可以说繁花似锦、惊艳人间;花瓣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有圆形的、椭圆形的,还有流苏形的、米粒状的,细长细长的,微微向上翘起的,造型丰富多样;每一株菊花的叶瓣都是油绿发亮,干粗径直,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星星点点,有的很拨拉、很恣意地怒放着。

粗略数来,院内的26组菊花造型和小景各有千秋、各具神韵,园林师傅们很注重布展的艺术性,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依景造势的设计理念,对园区内假山石、溪岸,运用悬崖菊打造菊花溪、菊花山景观,将泉水文化、佛文化与菊文化有机融合,再现了传统文化景观。园林与菊花相互交融、协调一致,全面立体地烘托主题氛围。

这26组菊花造型景观内容生动活泼、老少咸宜,既是丰富情趣、陶冶情操的最佳载体,也可以讲给家人孩子听。高雅的,世俗的,神话的,现实的,写意的,写真的,都在景区菊展中得以展现,真可谓雅俗共赏景如画,其乐融融赋秋色。我简单归纳为四大类:济南美景类,《黑虎啸月》《佛山赏菊》《水墨泉城》《泉城菊香》;中外故事类,《草原英雄小姐妹》《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猴子捞月》;动物造型类,《十二生肖》《大象无形》《孔雀开屏》《二龙戏珠》《三阳开泰》;盛世赞歌类,《五谷丰登》《泉城欢歌》《一帆风顺》等等。

这么说吧,你能想象到的,园林师傅匠心妙手皆能呈现。结舍茅庐、归隐山林,菊园野趣的田园诗意;菊花院落、五彩花田的梦幻生活;月凉如水、泉水喷涌,一笛临风、泛舟水上的快意江湖;勇敢保护羊群,维护集体财产不受损失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丹桂飘香、菊黄蟹肥,绿孔雀高歌颂秋。还有,泉池作水乡,菊丛似稻田。日暮斜阳处,牧童奏归歌;稻黍稷麦菽、五谷丰登,菊花写意、鼓点声声,律动乡间小院;猴子捞月、首尾相连,曾经的小学教科书内容,感叹时光荏苒;田间小路,三两少年滚铁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勾起多少“70后”的青涩回忆;巨龙腾飞、民族复兴,龙图腾扬我中华国威;新生活、新态度,节水保泉,打造海绵城市,倡树绿色环保理念。总之,所有的组团造型,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欢快的节奏,诉说着美好的日子,展望着多彩的明天。

另外,沧园王雪涛纪念馆内的插花艺术展也非常有看头,园艺师傅精巧的构思,精致的选材,精美的造型,精到的功力,精准的命名都相得益彰,非言语所能描摹。

趵突泉,真不负天下第一泉之盛名,康熙皇帝御笔亲题“激湍”可谓实至名归,元人赵孟頫“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描述诚不欺人。盛世美景,非常值得细细观赏,尤其是浓烈绽放的菊花,合着喷涌的泉水,怎一美字所述。

2021-12-06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56210.html 1 趵突泉畔共赏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