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云迪因嫖娼被行政拘留。在北京警方的通报中,此案的线索来源于“据朝阳群众举报”。据网友统计,自2013年网络大V薛蛮子被抓以来,北京警方查处的柯震东、李代沫、宁财神等一批名人嫖娼、吸毒等违法案件,均来自“朝阳群众”举报。
“朝阳群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他们真的是某个神秘组织吗?卖淫嫖娼、吸毒或容留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通常都在隐秘场所进行,“朝阳群众”又是如何发现线索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近日深入一线开展调查采访。
朝阳群众声名鹊起
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夕阳西下,北京东三环三里屯街道的汽车尾灯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春秀路幸福一村小区门口,几位大爷大妈像往常一样坐在马扎上聊天。“3号楼201那小刘,知道吧?为了环保,家里头又弄了两株‘绿萝’。”“别说了,幸福公寓603那个姓李的姑娘,最近好像又‘相亲’了,开口就要‘俩包包’”……
“绿萝”是大麻的代号,“一株”代表“一百克”;“相亲”是卖淫的暗语,“一个包包”指代“嫖资一万元”。大爷大妈的聊天翻译过来就是:吸毒者小刘又从毒贩手中购买了200克大麻,“外围女”小李以一夜两万元的价格完成了一次性交易。事实上,这是一则流传甚广、极富文学色彩的段子,它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朝阳群众”的日常工作。
据网友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8月举报薛蛮子嫖娼开始,“朝阳群众”一路高歌猛进,战绩连连。柯震东、李代沫、张元、宁财神、张耀扬、高虎、尹相杰、王学兵、张博、黄海波等一批“红人”“艺人”和“名人”,因不法行为相继被“朝阳群众”举报,后被警方查处。一时间,“朝阳群众”声名鹊起。
如今的“朝阳群众”,有自己的官方公众号、专属卡通形象、百科词条,是一个拥有14万人实名注册的庞大组织。走在朝阳区街头,那些在马路上、伞棚下、地铁外、小区前服务和巡逻的人员,那些保安、门卫、志愿者等,都是具象化的“朝阳群众”,他们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爱管闲事警惕性高
群防群治汇聚力量
那么,“朝阳群众”是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呢?
据了解,为提高“朝阳群众”辨识“坏人”的能力,朝阳区委政法委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总结了“发现滋事倾向人员及时报告”“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报告”“发现可疑人车物品及时报告”等“八发现八报告”经验,并在大型活动期间组织志愿者到一线巡逻实战。
“现实生活中的‘朝阳群众’是平凡的,他们就是一个个生活在朝阳区的热心群众,他们‘爱管闲事’,警惕性高,连下楼扔个垃圾都会留个心眼儿。在许多物业、安保力量不够的老旧小区,‘朝阳群众’还担负着维护社区治安、维护社区卫生和调解邻里纠纷等治理任务。”朝阳区委政法委平安建设科负责人告诉笔者。
实际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朝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就有着深厚的群防群治基础。从1949年建立人民政府到1958年朝阳区正式成立的10年间,辖区内就已经建立了城乡治保小组,组织治安巡逻队。1952年6月,建立了49个治保会,后调整增至110个,拥有委员1187人,协助政府进行宣传和防特、防盗、防火等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朝阳区群众打过一个“漂亮仗”——组织起来成为民兵的朝阳群众,与公安民警一起抓获了某国间谍。为此,新华社特意刊发文章进行宣传报道,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同名连环画。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朝阳区成立了区级治安联防指挥总部,街道、公社和基层单位成立响应机构,公安、联防、治保会三级控防体系初具规模。进入90年代,朝阳区正式建立三级群众性治安管理体系,形成专职巡防队、社区保安员、治保积极分子相结合的群防群治队伍。至此,“朝阳群众”队伍正式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
热爱守护这座城市
朝阳群众就在身边
家住建外街道大北社区的冯广岐是一名资深志愿者,每逢北京有重大活动,他就戴上小红帽、穿上红马甲,到邻近CBD的治安志愿岗执勤,紧盯大事小情之外,干得最多的就是指路。
2018年6月的一天,西坝河南路,一名陈姓女子在路边打开车窗透气时,遭遇持刀抢劫的歹徒。危急时刻,从附近经过的搏击教练周凡凡和其他6名热心群众“迎刃而上”,将歹徒当场制服。“原来老是听说‘朝阳群众’很厉害,今天自己也做了一回‘朝阳群众’,觉得很光荣。”周凡凡说。
“朝阳群众”的事迹广为传颂,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加入这支庞大的队伍。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志愿者并非是有北京户籍的传统意义上的北京人,更多的是来北京居住、工作和生活,并深深热爱这座城市的“新北京人”。
如今,“朝阳群众”日益成为群防群治的代名词,成了一种崇德向善的符号,象征着那些有正义感、敢于承担、乐于助人的朝阳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