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7日
第A04版:看菏泽·要闻

“双减”落地,家长咋调整?

上图:“双减”政策落地开拓了学生课外活动空间。左图:“双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积极响应,各项减负动作接连“出招”,家长们反而心里有点不踏实起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升学问题成了“双减”背景下家长们最大的担忧。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减负,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探索个性兴趣

“这孩子还真有天赋,老师都说他学起钢琴来特别快。”9月15日晚,正在菏泽某钢琴培训机构外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金代峰,不时通过玻璃窗望向正学习弹钢琴的儿子,“很欣慰,同时也有点自责,早知道就让他早点来学了。之前他一直说要学钢琴,但因为学业太重,还要上其他辅导班,就给耽误了。‘双减’政策实施后,正好可以让他发展兴趣爱好,没想到孩子还真给我们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老师说过段时间有两场演出,会极力促成孩子参加。”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中发现,像一些运动、艺术、科技类的培训课程正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青睐。“最近我们这里的咨询量、订单量成倍增长,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参加试听课。”菏泽市某乐器培训机构负责人李娟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我们,不少机构也专门调整了教学计划,开设专场体验活动,增加手工艺、音乐剧团等兴趣培养方向,丰富孩子们的选择。”

“对于孩子周末突然减少的课业补习,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担心,但想到孩子减轻了课业压力,能够有更多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长张思德表示道,“我是打算周末送孩子来上单簧管课程的,今天正好有体验课,就带着孩子过来试试手感,反响还不错,其实之前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了,正好现在遇到‘双减’,也希望让孩子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我家孩子自小学三年级就一直上着学科辅导班,这几年我发现,很多辅导班之所以能帮孩子提分主要还是运用‘超前学习’法,把下学期要学的内容提前教一遍。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仅是一个‘学霸’,更希望他能够在更快乐的氛围下取得自己真实的成绩,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张思德说。

“减负”后的家长,在焦虑和观望中前行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多数家长表示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很放心,但也有部分家长仍有顾虑,担心孩子的课业成绩,担心将来升学仍以“分数为王”。

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家长孟凡晶向记者介绍:“从小学开始,孩子就报了多个学科辅导班,成绩还算稳定,在班级能占到前十名。孩子今年读初二了,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双减’政策出来后,辅导班退掉了,可我和不少家长一样担忧孩子的成绩,就和别人一起买了不少试卷和教材,自己给孩子‘加一些作业’,主要还是怕孩子的成绩下滑。”

同时,“分数为王”的观念也一直影响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减负决心。“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激烈的考试,‘双减’政策咱支持,毕竟也为我们家长减轻了负担,孩子也能有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学习成长空间,但是学习效率在‘双减’政策下是否得到保障现在谁也不敢说,孩子因为分数差异上不了心仪的学校,我们家长不后悔肯定是假的。总会有孩子上北大,有孩子读职高,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上‘985’‘双一流’。”

对于部分家长的担忧,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在职教师,他们认为改革必然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努力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是未来的方向。“‘双减’政策解决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基础教育质量。对学生们来说,‘减负’是迫在眉睫的。”中学老师刘畅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认为,“减负”减的是学生的负担,但随之应该“加”上去的,是课堂学习质量。“在学校,要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应学尽学,在题目上做到明了通透,在学校学得越好,家长们就会越放心。”他建议家长,不要把文化课试卷看得太重,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才是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

同时,我市教育部门也强调,在“双减”过程中,对作业的要求是“减量提质”:减去那些机械、重复、无效的“繁难偏怪”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让所留的作业具有诊断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对老师来讲,可以选用新的作业素材和载体,并通过批改作业环节把孩子的学习的状态摸清楚,从作业中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

家长应成为“双减”政策的助推因素

“双减”政策能否真正落地,最核心的是观念问题:主管部门的督导、检查力度,能否令行禁止;学校和老师的观念,能否摒弃应试教育思维,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家长的观念,能否认识到减负的真正意义,克服“独木舟”焦虑,真正把孩子的“幸福成长”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目标。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对“双减”政策持不理解、对立态度,甚至在校外培训机构周末不上课的情况下,花费更高的投入请家教周末上门辅导。对此,刘畅表示,“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解决的是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其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双减”影响了孩子的学业,甚至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让孩子参加更为隐秘的变相培训。这说明,家长还没有真正理解“双减”。

只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减”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过,真正让家长协同“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也要提高课堂质量,对学生负起责任,让父母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具信心。

正如刘畅等老师所言,家长观念能否转变,家校能否协同育人,教育评价体系能否及时调整,是“双减”政策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家长们不妨试着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对孩子的期待值,对孩子的未来进行更多更适合的规划。

2021-09-17 孟 欣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51113.html 1 “双减”落地,家长咋调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