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亚雯
1月12日上午,菏泽高新区马岭岗镇解元集村村民王林西、段兆先、陈最连等10多名高龄老人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些“特殊的客人”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老人们送来了暖暖的祝福。
96岁的陈最连老人拉着菏泽市检察院退休干部王兴军的手说:“你也是快70岁的人啦,大冬天的还来看我。”
王兴军回答:“老人家,应该的,原来光忙着工作,现在退休了,多到村里走走。”
这些“特殊的客人”是解元集村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职工,有些是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小老板”,其中不乏村里一些年青人的身影。
当天下午,这些“特殊的客人”又来到解元集村小学,为30名优秀学生集中发放了新书包和一些学习用品(上图)。在现场,许多学生家长对前来发奖的“特殊的客人”纷纷点赞。
据了解,春节临近,菏泽高新区马岭岗镇解元集村在外工作及离退休人员、务工经商人员以及本村热心村民50多人,共同发起成立了爱心组织——乡贤联谊会。大家采取共同捐资的办法,集资了2.6万元为村里办实事。
从菏泽交通集团中层岗位上退休多年、作为联谊会发起人的王万春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我们组织起来,力所能及地为乡亲们办些实事,主要是以此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报家乡,促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还将成立基金会,在捐资助学、贫困救助等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捐款名单上看到,积极捐款的还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员,杨守林就是其中一位。
85岁的杨守林出生于新加坡。抗战期间,杨守林的父母曾在马来亚日营龙运铁矿做劳工,参加抗日大罢工后回乡。杨守林上世纪六十年代入伍离开家乡,一直在南京工作。听说家里成立乡贤联谊会为村里的乡亲们办实事时,他兴奋不已,专程从南京汇来2000元,用于奖励村小学的优秀学生。
另外,该村在北京、济南、泰安、潍坊等地居住的一些干部职工,还有一些经商人员像杨守林一样,听说为父老乡亲做实事,纷纷汇来捐款表示支持。
为乡亲们办实事积极捐款的,还有村里的许多年青人。张刚振、张刚印今年靠养鸡挣了些钱,听说为乡亲们办实事,他们第一时间就分别捐款500元。
解元集村是鲁西南一带的大集市,分解北、解南两个行政村,村干部常海刚、李凤梅在接受采访时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解元集村两个党支部联合起来,加强了对村里在外工作人员和经商务工人员的联系,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引资引智、建言献策、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促进乡村发展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