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胜
【经文】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浅释】
孔子认为舜帝实现了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管理之道的高级境界,其显著特征是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有序运转,但让人看不到管理的痕迹,尤其是最核心的人物,仿佛一点跟管理有关的事情都没有做一样。所以,无为而治今天又被称为没有管理的管理。
舜帝是如何实施的这份没有管理的管理呢?孔子说舜帝只不过是做到了“恭己正南面”罢了。
“恭己”,就是“修己以敬”,让自己彻底做到敬意充满,得到的结果就是“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正南面”,就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让自己“于止,知其所止”,端端正正安安稳稳地坐镇于自己该坐的位置上——面南背北,得到的结果就是“众星拱之”。
“恭己”与“正南面”,都是在修自己而没有去修别人,即管理者只是对其自身实施了有效的管理,而丝毫没打算去控制别人、改变别人——这正是“无为”的真义。
为,甲骨文的写法是一幅驯象的图画,引申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利益为半径,改变他人,为我服务。其中充满了征服欲、控制欲和占有欲。无为,则是反转之,征服、战胜自我,突破自我,化掉自我,去除征服欲、控制欲和占有欲,为他人服务。
基于此,无为而治——没有管理的管理,也就是突破无我、服务人民的管理。诚能“我将无我”,定可“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