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19年11月29日
第A02版:看菏泽·要闻

新语丝

点赞精准扶贫的“菏泽经验”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俊韬

11月23日举行的中国·菏泽第二届“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论坛,现场发布了年度主旨研究报告《菏泽扶贫经验总结报告》。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补齐短板的头等大事和保障民生的第一工程,坚持精准方略,深化政策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170.15万人,基本完成了脱贫任务。(详见本报11月26日2版《170万菏泽人是如何脱贫的?》)

众所周知,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我市着眼产业扶贫,筑牢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根基;聚集深度贫困和特殊群体,确保脱贫全覆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探索长效机制等经验做法,是市委、市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结合实际、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在真扶贫、扶真贫的生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用经验,值得点赞!

改变过去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错误做法,我市精准扶贫牢牢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瞄着“扶贫扶志、变输血为造血、变脱贫为致富”的目标用实劲、使长劲,精准结合各区县实际,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化发展链条,脱贫群众享受到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及早谋划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战略思路,对“摘帽”后的贫困县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对此,我市有清醒认识,目前全市还有72.8万群众脱贫继续享受政策,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压力较大。为创造性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我市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入点、结合点,建立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长远效益的长效机制,诸如建设一批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开展好消费扶贫;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落实扶贫车间山东标准,让扶贫车间成为致富车间、发展车间、“三留守人员”家园;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即时帮扶机制,对因病、因灾、因事故和其它原因致贫的贫困群众即时纳入帮扶,给与即时救助,做到应扶尽扶等等,形成稳定、高质量、可持续的脱贫成效。

2020年是国家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在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的基础上,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既能有效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又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这需要我们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千万菏泽百姓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实干担当,创新拼搏、不懈进取。只要我们继续立足菏泽实际、发挥菏泽智慧、凝聚菏泽力量,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菏泽经验”。

2019-11-29 刘俊韬 新语丝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369.html 1 点赞精准扶贫的“菏泽经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