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字是由东周时期鸟虫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源于东周,始于汉代,“发育”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
花鸟字匠的“笔”,有的是竹片,有的是橡胶皮,有的是木片,有的是用木片夹着海绵,总之是各尽所能。为主的“笔”较宽,另有几支窄些的“笔”作为辅助。花鸟字匠一下笔即出现多彩笔迹,且单色、双色、多色转换自如,笔画圆润,色彩艳丽,立体感强,且一气呵成,能快速绘出简洁的物体、螺旋等代替文字的笔画。
民间花鸟字,又叫龙凤字、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藏字画、字谜语、飞帛板书、意匠文字,又因为常常用于书写某个人的姓名,故也有叫名字作画,等等。花鸟字匠利用特制的多彩画笔,一气呵成,利用字里藏画的结构形式,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表达出吉祥喜庆等多种效果,同时又增强文字的意趣及视觉的吸引力,既有传统国画的干净利落,又有西洋画的鲜艳色彩。飞龙、舞凤、花草、小鸟、蝴蝶、鱼儿相映成趣,令人百看不厌,有“书法家难起笔,画家难润色”之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花鸟字匠在春节、庙会或一些特定节日集会上才能见到,属于街头艺术的一种,常写一些吉祥用语,以求吉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民间艺术的花鸟字已逐渐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如今,在许多旅游景点和旅游城市中可经常看到花鸟字艺人的身影,许多艺人还开设了花鸟字工作室,有的还办起了花鸟字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