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0年12月03日
第A08版:看菏泽·深读

刘余海:跨界做养殖,“骑”驴奔小康

喂养毛驴

养殖场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庄友燕

六年前,做农资生意的苟村集镇前张口行政村村民刘余海,跨界发展起了养殖业,而今,他的养驴事业风生水起,可谓是“骑”着毛驴奔上了小康。 12月1日,在成武县苟村集镇前张口行政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正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忙活着给小毛驴喂料的刘余海。看着一头头茁壮成长的小毛驴,刘余海喜上眉梢。

农资生意遇到瓶颈,跨界养起小毛驴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41岁的刘余海原本做农资生意,因为几年前遇到瓶颈,便开始琢磨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经过一番考察,他最终决定进军市场需求大、养殖风险低、效益好的养驴行业。 “这个驴浑身都是宝。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食用驴肉预防‘三高’,且吃法很多,比如驴肉火锅、驴肉火烧等,美味可口。此外,驴皮可以熬制阿胶,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而且阿胶现在不仅咱中国人服用,外国人也不例外。”谈及小毛驴,刘余海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说养就养,经过辗转全国多地考察,刘余海在自己的老家苟村集镇前张口行政村,建起一座养殖场,名唤玉奎。 “从东北辽宁的黑山,到内蒙的赤峰,河东河西,还有甘肃、新疆,我都去过。转了一圈后,感觉这个行业还行,便于六年前建起养殖场,开始养驴。”刘余海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克服养殖难题,“骑”着毛驴奔小康 养殖厂是建起来了,但是作为一个门外汉,刘余海在养殖初期还是遇到了个不小的难题。“当时养这个驴的时候,从甘肃拉来的一批驴得了肺炎,我天南海北地找兽医,都没有好办法,在单县也请过兽医,在咱县里知名的兽医也都找过一遍了,都治不了。”刘余海回忆道,“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底都投入其中,放倒一头驴就要损失五六千元,要是真的都毁了,就只能从头再来了。” 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刘余海开始四处为他养殖的小毛驴寻医问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余海最终找到了治疗方法,化解了危机。经过六年的摸索实践,刘余海的“养驴经”越念越顺畅,养殖的驴品质高、在市场上很畅销,这也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现在,我养的驴供不应求,销往广州、深圳,临沂、徐州也都有客户,不愁卖,平均一头驴能卖10000元左右,利润空间在2500元到3000元,一年出80头左右,利润在20万-25万元之间。”刘余海乐呵呵地说。 广阔的市场,丰厚的收益,也给刘余海继续发展养驴产业增添了信心。刘余海告诉我们,他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养殖规模,带动村里其他村民一起养殖,共同致富。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打算扩大规模,带动周边农户,让他们家家养个10头、8头的,年利润就能达到25000元到30000元,也让他们尝到甜头。”刘余海信心满满地表示。

2020-12-03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30591.html 1 刘余海:跨界做养殖,“骑”驴奔小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