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19年11月28日
第A02版:看菏泽·要闻

新语丝

这份温暖让冬天不再寒冷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俊韬

11月21日,由共青团菏泽市委、牡丹晚报联合主办的“冠群芳·柔酒大师”第十五届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15名贫困儿童和爱心企业、热心市民代表、各县区团委负责人近200余人参加了认亲会(详见本报11月22日3版《以爱的名义,用真情传递温暖》)。

据了解,自从2005年至今,共青团菏泽市委、牡丹晚报先后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救助贫困儿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活动通过县(区)团委在农村学校寻找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品学兼优的贫困儿童,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认领救助,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和关注、帮助、支持贫困儿童健康成长,搭建了“公益菏泽”平台。目前,已累计救助青少年2600余名,使他们得以留在校园继续读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为菏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孩子们能继续学业,共青团菏泽市委和牡丹晚报用实际行动、用大爱大义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实在在地落实在了百姓之中,把党和政府的“大民生”服务理念对接到极度困难家庭、众多寒门学子,用最大的诚心把精准扶贫、精准扶智做到极致,十五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这份温暖能量巨大。

“公益菏泽,情暖曹州。”公益事业的发展程度,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众所周知,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共青团菏泽市委和牡丹晚报联合打造的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作为一个公益项目,为菏泽爱心市民和爱心企业搭建起了“公益菏泽”的奉献平台,汇聚起了众多公益人士爱的力量,越来越多双有爱的手挽在一起、越来越多颗奉献的心为爱凝聚,化作股股春潮温暖着菏泽的寒门学子,也温暖着千万曹州百姓的心。

“市民献爱心,城市有温度。”从今年10月17日共青团菏泽市委、牡丹晚报、花冠集团联合启动第十五届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以来,牡丹晚报连续刊发115名贫困娃的“认亲”情况,进展之快暖人心怀。在短短的11天时间内,115名贫困娃全部被认完。与这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娃认亲的,有爱心市民,也有爱心企业代表。除此之外,花冠集团、菏泽云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和菏泽三鲨海洋世界还为贫困娃们提供了爱心午餐和交通补贴、书包和御寒棉衣及免费参观的服务。浓浓大爱的付出与凝聚,让牡丹之都充满着人性的温暖,一份份真情化作朵朵爱心牡丹盛开在初冬季节,这份温暖让冬天不再寒冷,这份温暖让每一个贫困娃心中常驻爱的“永恒的春天”。

11天,广大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与115名贫困娃“认亲”牵手。未来,他们将共同谱写成长、成才、成功的爱的乐章。从第一届到第十五届,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还将继续,续写更加感人的故事,凝聚更多的爱心、传递更大的力量、汇成更强的暖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菏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2019-11-28 新语丝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261.html 1 这份温暖让冬天不再寒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