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一位女子如是说:生育,是她特别感觉无力无措的阶段,她完全失去了掌控感。
我笑了起来:亲爱的,这只是因为你去了医院。
生育你不能掌控。得个尿道结石,你以为自己能掌控吗?疼得满床打滚,痛不欲生,还得上上下下去缴费去检查,最后医生的常规处理手段是回去多喝水——真的,要是男友这么说,你能骂他,你敢骂医生吗?
生育是大事儿,一堆人陪着你,尿道结石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小病,甚至没人心疼你。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育是非常好的训练,让你能够抵挡生活中的更多痛苦。
而生老病死就是如此起到了作用。
人,首先要做的事便是“生”。
人年轻时,无忧无虑,身体好,事儿好,生老病死,离自己很远很远,每天就忙着伤春悲秋,看明星分手就“不相信爱情”了。
三十上下,生个娃。感受一下自己的软弱无能,也感受一下自己的无所不能。呕吐、流血、惊恐……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顺利度过。到最后,你怀里有一个娃娃,你穿越了生命中第一座小黑山,柳暗花明。
之后是老。
我曾经发现过一件事。当我问年轻女子“养老”的问题时,几乎所有人说的都是自己:抱团养老、闺蜜养老、养老院……甚至没有人想到“给父母养老”这件事。
但如果你够幸福,在给自己养老之前,你会先给父母养老。
你要面对他们的衰老、小病小痛、在午夜叫过几次120。
你只买过耳环,掌握了很多挑选的经验。而现在,你要学会买助听器了。
曾经,抱5斤的婴儿,你都牢骚满腹。而现在,你要抱的,是一个150斤的成年人。
我有个朋友,中年发愤减肥。因为他是个膀大腰圆的中年人,但他发现,他妈这种胖老太太,他抱起来非常有难度。他惊觉自己也可能是儿子的负担,于是刷地从180斤减到140斤。这是“老”带给人的礼物。
接着是“病”。
病与病是不同的。
年轻孩子觉得自己也病过,感冒当然也是病。但我这里要说的是那种很残酷的与死亡相关的疾病。是癌症;是糖尿病,不会致命,但你要每天与老人的饮食习惯作斗争,也挺累的;是拔牙镶牙做全口假牙,老人七十之后,会要求有人陪同拔牙……
另外,到了这个阶段,你的体检报告开始不好看起来。
你早就习惯了乳腺有结节、甲状腺有结节,但有一年,突然间,报了一个奇怪的,你从未听说过的东西,比如:周围神经病。或者:耳石症。再或者:退行性关节炎……
青壮年时期,你从来不知道这些事会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甚至,你开始做了第一次手术。曾经,你觉得剖宫产手术“不人道”,到现在你才知道,给产妇准备的剖宫产房多么温馨可人,真正的大手术房可不是这样的。
到最后,到了“死”这个环节。
如果你运气够好,那么,你会送走你的父母。
——你没看错,我说的是“运气好”。
年轻人可以骂我,但中年人估计都会点头承认。到这时,你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你经历过生育,甚至你的孩子都经历过生育。你陪伴父母的老去。你处理过大病小病,老人的,家人的,自己的。
你从容地照顾父母的最后一程,挥手向他们说再见。
其他的人,你的爱人,你的朋友,你自己,都要走这一条路。
生老病死,构成了你的责任之路。人生三十才开始,四十才上路。而你,是幸福的。
这顺序是不能乱的。因为一件比一件更艰难更痛苦。比如,还年轻,就承受父母去世的打击。很遗憾,我自己就是:当我还不曾生育,我的父亲已经过世。
你也不可能躲避,你能躲避“生”,但老病死,没有一个摆脱得了。
你如果觉得一手抱幼儿一手伺候老人太辛苦,你试试完全生活在老人世界的绝望感。你会发现,没有生,只有老病死的日子,太可怕了。
一个朋友最近正在照顾临终的母亲。
她说:白天她坐在病房外、手术室外,无尽等待,知道终点是什么,只盼着终点晚一点儿到来。经常是等了一天,什么也没发生,只带了一身“死的气味”回到家。回家后,两个孩子正在打闹,刷一下,她活过来了,这日子又能过了。
天之大德曰生。
“生生不息”这四个字的意义,我们要用一生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