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欣
清渠打井备春耕,田间地头涌“春潮”。菏泽作为农业大市,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灌对于农作物的返青、生长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全年的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我市各县区正积极行动,早谋划、早部署,为今年的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春灌有“方”,让“毛细血管”重现活力
2月26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郓城县程屯镇王楼村,村北生产河旁,挖掘机正挥舞铁臂清淤疏浚,夹杂着冰碴的淤泥被成堆铲出,两旁的芦苇随风摇曳。“镇党委安排以后,我们村第一个开始清淤,把河道清理完后,扬水站一放水,周边刘庄、西渠、牛庄、李宏等村都可以及时灌溉。”王楼村党支部书记王修臣说。
随后,记者走进该镇冷庄村看到,村东沟渠里灌满了水,清波荡漾,村民拧开流向自家田地的阀门,水流顷刻间涌向返青的麦田。据了解,程屯镇自2月中旬启动“春灌保障行动”,组织专业队伍对镇域内10余条主干渠、30余公里支渠及田间沟渠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机械清淤、人工疏通相结合的方式,让“毛细血管”重现活力。
而在玉皇庙村,打井队支好“摊子”正准备作业,现场镇村负责人同施工队就选址、开槽、夯土等具体作业流程进一步确认。“五六天就能完工,我们村还有5眼机井,可覆盖全村1100亩耕地灌溉。”玉皇庙村负责人李福林正忙着和工人们讨论细节。
在王府村的麦田里,村民王建手持一张小卡片,在机井旁的读卡器上轻轻一碰,随着屏幕显现出红色数字,清冽的井水便顺着管道流入麦田。据王府村党支部书记郭心钦介绍,王府村共有20眼“智慧机井”,全村1600亩耕地一周时间便可浇灌一遍。
据程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遵仓介绍,该镇统筹调配挖掘机、清淤车、施工队疏浚沟渠,发动镇村党员干部、公益岗参与沟渠、机井管护,持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组织技术指导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服务春耕春管,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长远基础。
在郓城县黄集镇,该镇积极组织各村两委干部对辖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对各处影响春耕春灌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清理,确保沟渠畅通,并积极动员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灌溉最佳时机及时浇好返青水,推动春耕春灌工作有序开展。此外,还通过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春灌信息和技术指导,提醒农户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灌溉。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畅通,郓城县抢抓农时、科学谋划,全面开展沟渠疏浚、河道清理工作,让麦田喝上“开春水”。在做好春灌服务工作的同时,该县还强化宣传力度,及时向群众宣传普及用水知识,引导群众节约用水、科学灌溉,提升灌溉工作精细化水平。
春灌有“法”,优化水资源分配
随后记者又来到鄄城县部分乡镇村庄,一探农田“春灌”情况。
“这水来得太及时了,‘渴’了一冬的小麦苗总算是‘喝’上水了。”看着汩汩河水流入自家麦田,鄄城县红船镇樊垓村村民李玉贵脸上洋溢着喜悦。
“今年冬天的雨水少,现在能及时浇灌上返青水,也不会耽误小麦有个好收成。”看着一垄垄小麦苗痛快地“喝”着返青水,樊垓村另一名村民激动地说,“每年就盼着这个时候,看着河水进了麦田,心里就踏实了。”
放眼望去,该村村民三五成群地穿梭在田间地头,时而忙着查看水流情况,时而摆放排水管,他们的身影在田野上勾勒出一幅“人勤春来早”的田园劳作图。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年关刚过,鄄城县水务部门就抢抓时机,将鄄城县苏泗庄引黄闸、旧城引黄闸缓缓升起,滔滔黄河水沿着纵横交错的渠道,涌向鄄城大地的每一寸麦田。这一场景,不仅标志着鄄城县一年一度的春灌工作全面开启,更为小麦生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该县的农田春灌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鄄城县引黄灌溉工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保英介绍,鄄城县共有两个灌区,分别是苏泗庄灌区、旧城灌区。其中,苏泗庄灌区通过三分河、南总干渠、金堤输沙渠,重点向临濮、富春等镇街供水;旧城灌区通过南输沙渠,向旧城、大埝等镇街供水。
刘保英说:“根据水流量,我们灵活采取分渠道、分镇街轮灌方式供水,并根据各镇街农田分布和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分配方案,优先保障小麦返青水供应,确保每一块麦田都能得到及时的灌溉。”
而为确保春灌工作顺利进行,鄄城县水务局提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细致排查。从灌溉渠道到灌区设备,逐一检查,详细记录设施运行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维修方案。
“春灌过程中,我们还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解答灌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灌溉方法,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鄄城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杰说。
春灌有“技”,水肥一体尽显“科技范”
在巨野县龙堌镇一处200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机刚刚撒施完化肥,种粮大户宋成社在手机上点开节水灌溉自动喷淋系统,一排排喷头便如降雨般密集地喷洒水珠。“雨水节气,是小麦返青拔节期,就这一遍水肥,每亩增产个二三百斤没问题。”宋成社说。
眼下,巨野县正抢抓农时,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广泛适用,强化种子、化肥等农资储备供应,为再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放眼巨野县的高标准农田,曾经高低不平、碎片化的农田如今已被平整成大片规整的田块,节水灌溉自动喷淋系统星罗棋布,宽敞的机耕路直通田间地头。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巨野县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3.6万亩,总投资6.57亿元,惠及360余个村庄,受益农业人口43万余人。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提升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还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巨野县龙麟现代农业产业园,水肥一体化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根根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正在为返青的冬小麦输送水和肥料,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做到了省水省肥,浇地时间也大幅缩短。“和过去相比省时省工,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和工钱。”种粮大户李思友说。
以助力春耕生产降本增效为目标,巨野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效节水项目,围绕农资保供、技术指导、生产服务等环节精准发力,保障春耕生产不误农时,目前,全县85万亩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到91.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其中,一类苗在春季管理后较冬前增加19.6%,长势明显好于往年,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灌正当时,我市各县区在水利建设成果的保障下,全力以赴投入春灌工作中。通过科学灌溉、合理调配水资源,为今年的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春灌工作的顺利推进,菏泽大地将迎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们也将迎来新一年的丰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