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2月28日
第A03版:看菏泽·深读

菏泽市东明县有这样一个“助残工厂”,62名员工中31人是残疾人,今年39岁的带头人李鹤年因病致残却自立自强,戴着假肢创业。抗癌路上,他积极为残疾人搭建就业舞台,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身患绝症,他依然有一个信念——

“只要我多活一天, 就为助残事业多干一天”

李鹤年(中)和员工交流。

李鹤年(中)根据员工的身体等情况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淑娅 武霈

从创业受挫到病魔突袭

若不是他挽起裤腿,人们很难相信,这位说话幽默、做事干练的李鹤年竟是一位处于癌症晚期的残疾人。多年持续的抗癌经历与长期的素食习惯,并未消磨掉他的精气神。近日,记者在东明年年宏食品有限公司采访了李鹤年。

“军人的本色不能丢。”用李鹤年的话说,面对挫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原来,李鹤年有两年的军旅生涯,曾在陆军海防十三师某部服役,担任班长。退伍后,他立志返乡创业,要为家乡面貌的改变出一份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位做食品销售工作的朋友聊起食品的话题,了解到食品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便萌生了加工绿色安全食品的想法。目标锁定,说干就干,他拿出为数不多的退伍金加上东拼西凑的资金,开始了创业之旅:建厂房、购置设备、招募人员……由于创业初期销售渠道没有打开造成产品积压、资金紧张,工厂刚上马就遇到了困难。

迎难而上的性格没有让李鹤年退却,他到处请教行家、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线上销售平台快捷方便,于是对销售渠道做了调整,先后成立了淘宝、拼多多、天猫、阿里巴巴等多个线上店铺。经过几年发展,网络直营店增加到16个,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正当李鹤年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意外悄悄降临。

2019年,李鹤年的左脚后跟部位长出一个肉瘤,肉瘤越长越大,后来疼得连路都无法走了。他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确诊为滑膜肉瘤,属于恶性肿瘤。“因为之前在部队训练时,足弓处受过伤,所以最初脚部不适的时,没太放心上,以为是老病根。直到肿得不能走路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李鹤年说,“开始我无法相信自己得了癌症,因为我身体素质一直很好,练过三年武术、当过两年兵,怎么会因为一点小伤就成癌症呢?”

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他被医生告知,如果不锯掉左脚,一旦癌细胞扩散将会生命不保。当时李鹤年只有33岁,左脚截肢的打击几乎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精神极度消沉。李鹤年住院期间,无法管理工厂,又逢新冠疫情,工厂再度遇到困难。

残联助力下的重生与抉择

残疾人奋斗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常人更艰巨的努力。

在李鹤年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东明县残联登门帮助他梳导心理,并无偿赠送轮椅、拐杖、康复器材,让他感动不已。“张海迪、吴运铎、保尔·柯察金,一个个伟大形象浮现在我眼前。残联的鼓励加上部队大熔炉锻炼的坚强品质,提醒我不能倒下,不能丢军人的脸,我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李鹤年说。

全然不顾伤口尚未痊愈,出院后的李鹤年架起双拐投入到工作中,穿梭于各生产车间,解决一个个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厂员工被他的坚强和乐观感动,考虑到他因治病花去巨资,又受到疫情的冲击,资金链确实困难,不少人主动提出缓发工资。

“当时我非常感动,但考虑到每一个家庭的不易,就婉言谢绝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最关键的时候,残联又给我提供了帮助。”李鹤年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东明县残联帮他筹得了200万元贷款,并为他发放了5万元贷款利息补贴,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残联的帮助下,李鹤年重燃斗志,组建了“直播带货”模式的销售部。经过一段时间运营,订单蜂拥而至,工厂生产销售也逐渐走向正轨。

这段生死徘徊的经历,让李鹤年感触良多:“残联和社会上的爱心人把爱和帮助给了我,我就要把爱传下去。”于是,李鹤年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一手接爱,一手传爱”。

助残路上的坚守与大爱延伸

因为患病截肢,李鹤年对残疾人这个团体有更多的认知与感触:他们经济困难,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就把工厂更名为“东明县残疾人就业安置基地”,放宽了残疾人的招工标准,凡是有正常思维能力、无传染病、适应该厂一项工作的残疾人,都可进厂工作,待遇与正常人同等,一下就安置了20多名残疾人。

于洪旺是李鹤年厂里的员工,也是一名残疾人。2022年,李鹤年得知于洪旺的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花销颇大,就在工厂效益并不好的情况下直接拿出一万元给予帮助。“当时,我母亲躺在ICU里,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我想找李总预支工资,没想到他直接捐给了我一万块钱。疫情期间厂里生意不好,他这么慷慨,我真是非常感动。”于洪旺说。

李鹤年不仅自己捐款,也号召其他工人积极参与。50元、100元、200元、500元……厂里其他员工又为于洪旺凑了八千多元钱,体现了食品厂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目前,年年宏食品有限公司拥有62名员工,其中残疾人31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李鹤年会针对员工的身体特点,提供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比如上肢健全的残疾员工可从事包装、码箱等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残障员工就安置在电商、运营岗位上,鼓励他们学习进步。

除了帮助自己的员工,李鹤年还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人。他每年出资四万八千元救助工厂所在地纪庄村的困难群体,还救助附近村庄身患重病或遭遇意外的四户家庭每户2000元。他曾在市黄河路吕陵镇路段发现一位老人晕倒,及时拨打120将老人送医。他曾在初冬时节在万福河救起落水的一老一少,并开车把他们送回家中……很多人知道他因病致残、乐于助人,却很少人知道他身患绝症。

现在,李鹤年的病情渐趋稳定,肺部已扩散的多密度肿瘤未出现扩大迹象,就这一病种而言,他已然创造了奇迹。李鹤年说:“前段时间,北京的医生给我哥哥打电话回访,对我仍在世感到十分意外,一直称这是奇迹。一般滑膜肉瘤晚期患者很难撑过一年,当时和我同一批就诊的病友如今全都离世了。”这一情况,更加坚定了他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决心。

“只要我多活一天,就为助残事业多干一天。哪怕自己不在了,也让家人把‘残疾人就业安置基地’办下去。”李鹤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