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2月26日
第A06版:悦读汇

相见不如怀念

□朱小平

老家的表妹向我倾诉了一件缠绕她好久的心事:一年前,她通过微信找到了儿时情意甚笃的发小。小时候,这位发小每逢寒暑假都会从城里来到乡下外婆家做客,表妹与她的外婆是邻居,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自然玩到了一起,亲如姐妹。表妹得到发小很多帮助,长大后一直心存感激,辗转打听到发小大学毕业去了大城市发展。互加微信之后,两人热火朝天聊了几天往事,但没过几天,两人的对话就开始冷场了。表妹觉得,发小总是用“嗯、哦、忙”三个字回答她。更没想到的是,当表妹得知发小最近状况不佳,提出要到大城市看望她时,发小竟把表妹的微信删了。为此,表妹很是苦闷:发小为何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我倒觉得,发小拒绝与表妹相见恰恰合乎人情。她也许不想表妹带着一堆土特产,舟车劳顿来看她,见到她落寞的现状也爱莫能助;也许她想独自疗愈,不想被打扰,待状况好转再作决定。总之,在我看来,这是两个心地纯良的人,见与不见,都没有不良目的。

我把鲁迅的《故乡》翻出来读给表妹,一起品味鲁迅与自己的童年伙伴闰土在人到中年时的重逢场景。当闰土童年那一声欢畅的“迅哥儿”,换作中年时嗫嚅着说出的“老爷”,道尽世间几多沧桑,听得人心里何其酸楚。将鲁迅与闰土来作比,虽不是特别恰当,但我的开解还是帮助表妹驱散了内心的那团迷雾。

其实,不论友情还是爱情,时隔多年后的双方即便内心想见,还是需要经过一番理性思考后再作决定,否则给双方带来的,怕只有打扰和困扰。

记得早几年,我关注过一档“寻人”的节目,感动于各种跨越时空的寻找。委托人大多是有恩要报、有愿想还、有情未了,想通过这档节目了却心愿。可是,当节目组费尽周折找到当事人时,除了达成的少部分相见之欢,大多数宁愿留下遗憾也拒绝再见,不愿再见。

我曾细致地梳理这些遗憾,其中多数来自中老年人寻找初恋。因为时过境迁,对方已有稳定的生活,情感自然也受责任和道德约束,只能果断回绝:已淡忘、不曾识、不可见。

贸然相约求见,扰人扰己,不论爱情友情,一旦过去了,再热烈也是平常,那些曾经美好的感觉,默默存留心间怀念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