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2月19日
第A08版:览九州

DeepSeek56秒搞定问诊、开药,诊断结果与真人医生“非常接近”

你会找“D医生”看病吗?

“D中医”的药方准确吗? 专家:基本达到初学者水平

近日,浙大二院胸外科副主任范军强主任医师,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DeepSeek诊断肺结节”的短视频,引发“AI到底能不能看病”的新一轮讨论。

范军强通过语音输入了一个刚接诊的患者信息:48岁男性患者,右上肺部磨玻璃结节,8mm左右大小,已经随访观察半年,无变化,请问这个诊断是什么?下一步怎么治疗?

DeepSeek深度思考后详细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病因,以及下一步处理建议,还罗列出了患者沟通要点:比如要告知风险,强调随访重要性等。

“这个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跟临床上非常接近,分析也比较全面。”范军强在惊叹AI强大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提高诊疗效率,更好地服务患者。

除了“同行”上门切磋,也有患者主动找上“D医生”。据报道,山东临沂一家长,因孩子发烧了找DeepSeek看病,诊断出来的结果和医生诊断结果基本一样,用药也差不多。

浙大二院有主任医师对此称,DeepSeek给出的诊断结果与他们的诊断非常接近,而且56秒出诊断结果。

为实测DeepSeek的开药能力,有记者下载DeepSeek后,在对话框中输入了“最近感冒发烧,全身肌肉酸痛,咳嗽流涕,嘴巴没味。可以开一个中药处方吗?”的指令。

很快DeepSeek给出了一个药方。“处方名称:荆防败毒散加减。药材及用量: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

记者注意到,DeepSeek给出的药方不仅有药方名称和药物用量,还包含煎服方法和用药注意等事项。同时,DeepSeek也在回答中同步提示:如果感冒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咽喉肿痛、痰黄稠等风热感冒症状,此方可能不适用。

这个药方靠谱吗?对此,记者带着该药方找到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中医专家。

该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主治中医师王园表示,药方的用药思路和处方基本达到了初学者的水平,包括药味数量、加减调整、煎服方法、注意事项也都基本符合临床。“还是让人比较欣喜的。”

“D医生”能取代真医生吗?

业内人士:目前还不太现实

有医生认为,DeepSeek“都是根据最新的指南,医生想不到的地方它都做出了设想并进行分析,并指导医生该怎么做,条理之清晰、分析之全面不亚于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

但业内人士指出,DeepSeek暂时还无法取代真人医生。因为病情千变万化,同一种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一样,仅依据DeepSeek给的结果,就去用药,目前还不太现实。

医生的同情心、沟通能力以及临床经验和直觉,在许多情况下仍是不可替代的。此外,医生的专业性还体现在与患者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的能力。

王园告诉记者,DeepSeek的开药能力让人惊讶,但作为专业中医师,仍建议大家短期内不要完全相信AI生成的中药处方。

“DeepSeek开药的依据是患者输入的指令,AI会将患者的表述默认为医学专业表述,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王园表示,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患者,用医学专业术语表述病情时,往往会比较混乱,语言歧义极大,只能分析语言的DeepSeek有先天缺陷,难以分辨患者想传达的准确含义。

传统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尤其依赖医者面对面观察患者气色、把脉触诊等动态交互。同一症状可能对应多种证型,比如“头痛”可能是肝阳上亢,也可能是血虚或外感风寒,需医生联合判断、主动追问,甚至通过辅助检查才能判断,而AI仅靠文字难以捕捉细微差异,容易导致误判耽误病情。

AI能开药,那能负责吗?

相关法律法规对此态度审慎

此外,AI问诊的法律与责任风险同样存在。

面对表现出众的“D医生”,有些人持怀疑态度。“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让DeepSeek给我看病,原因很简单,DeepSeek看错了,你找谁负责?”

还有人表示:“基本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可以预测,但是真的什么病都靠AI就是拿生命开玩笑了。”“AI只是AI,万一出了什么事,找谁负责呢?难道要起诉DeepSeek吗?”

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表现出审慎态度。北京市卫健委曾在2023年为“AI诊疗”设置红线,要求严禁使用AI生成处方,且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

据了解,目前尚未有针对AI中医诊疗的专项法规出台。尽管DeepSeek给出了药方,但若因AI误诊引发纠纷,用户可能面临举证难、追责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还是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找有正规资质的中医医生诊疗相关疾病。”王园说。

据央视网

专家:

大众不要被AI“技术流”裹挟

“不跟着学习,会不会落伍?”针对喧嚣一时的各类AI技能学习付费课程,专家指出,大众不要被AI“技术流”裹挟,AI作为工具无需“知识付费”。

“就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AI越来越成为智能时代的一项便利化工具。”一位智谱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把AI产品简单看作一项让生活更方便、工作更高效的工具。我们只需登录网页或软件,就可以根据页面提示进行操作。而学习使用“手机”,并不需要购买付费课程。

目前,互联网上的AI知识都是开源的,所有人都可以获取。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从哪里寻找资料以及能否跨越语言瓶颈是现实门槛。

“AI搜索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用户需要的答案,但提供的答案有时并不准确,用户仍需要在AI搜索给出的结果中自行筛选有用的信息。”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说,也恰恰是这一点,揭示了AI时代和此前所有时代共通的学习的本质,那就是保持理性、明辨真伪。

在DeepSeek爆火后的短短一个月内,某知名知识付费平台上关于AI技能的课程数量激增300%。

一位荣耀算法工程师指出,这些课程打着“快速掌握AI核心技能”的旗号,有的只是将开源文档重新包装,有的则是东拼西凑的二手知识。其实就是“吃时代的红利,薅普通人的羊毛”。

“真正的AI技能不在于记住几个操作命令,而在于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某腾讯算法工程师认为,当前AI引发的付费学习热,也折射出普通公众面对新科技的集体焦虑。如果真的想要了解AI更底层的技术,更建议购买一些科普书籍。

全球范围,处在供给端的人工智能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正在不断降低使用门槛,提升用户体验。

众多产业行业“联姻”DeepSeek将带来什么?

DeepSeek在多家医院完成本地化部署;微信测试接入DeepSeek;部分地区政务系统已接入……众多行业产业与DeepSeek“联姻结对”的消息接踵而至,令人不禁想问:AI正在加速接入我们的生活,究竟会带来什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云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DeepSeek的深度接入既有利于加快破解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急难愁盼”,也有利于加快消除“智能鸿沟”,让社会共享AI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

“DeepSeek接入微信、医院等场景带来了资源整合的功能,接入微信也集成在搜索功能。”一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感到,这一变化为自己正在开展的大模型底层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打开新的视阈,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化路径。

“对于微信这种有大量公众号文章、数据的平台,靠人力整合文本资料是很花时间的。有了AI加持,普通用户在寻找资料方面可以更加便捷,而对于简单的问题,AI也能根据已有资料进行进一步推理并直接给出答案。”他说。

不少专家在受访时也表示,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和影响也在引发争议甚至忧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