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第A08版:观天下

选战尽显胶着、撕裂、混乱

美国总统选举迎来“大结局”

胶着后的分裂

11月5日,人们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观看实时出口民调

当地时间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这场大选被各种“历史之最”定义,最胶着、最撕裂、最混乱、最昂贵、最具风险等。一系列“最”之后折射了哪些现象级特点?其底层逻辑是什么?对美国和世界有何意味?

扫描今年大选图景,“胶着”无疑是高频词。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以往大选在投票前夕形势已基本明朗,今年如此胶着可从两方面解读。

首先,表明很多选民深受高通胀、高利率之苦,对总统拜登的四年执政非常不满,以致未能给哈里斯加分,还削弱了执政党候选人的竞选连任优势。

其次,反映美国社会深刻的对等分裂态势。有美国选民坦言,大选已成为家庭、社区的禁忌话题,“只有不谈政治,大家才能和睦相处”。

动荡后的极化

回望整个大选季,“动荡”是另一个关键词。

起初,拜登对战特朗普似已板上钉钉,时隔4年再现“二老对决”,让今年大选多少显得沉闷。但随着选战推进,大选“惊奇”潜质逐步释放——

其间曾掀起司法风暴:特朗普“历史性”获罪,开启“戴罪”竞选之路。

突发政治暴力:特朗普两次险遭暗杀。

闹出“换将”风波:在灾难性辩论后,81岁高龄的拜登迫于党内压力、“金主”威胁而退选,改由副总统哈里斯出战。

之后,“新老对决”似乎改写选举版图,重燃兴奋点。

分析人士称,今年大选是在政治极化、政治暴力、司法武器化等多重因素催化下酝酿的一场“完美风暴”。

在吴心伯看来,今年大选乱象折射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倒退甚至堕落。美国大选已突破传统的博弈边界,从激烈竞争走向人身攻击,从语言暴力走向行动暴力。二是美国民众对美国体制功能失调的深层担心。

昂贵后的孤注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少不了两党候选人互掐的“名场面”,更少不了金钱与政治的“互惠”游戏。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选总支出料将达到至少159亿美元,将超越2020年大选的151亿美元“荣登”史上最贵选举宝座。

与此同时,富豪名流纷纷站队,且亲自下场撒钱催票。

“过去,大公司基本两面下注,一般不会走到前台,这次却赤裸裸地展示资本力量,而且资本巨头还罕见地选边站队,这反映了资本的分裂。”吴心伯说。

在吴心伯看来,资本之所以分裂是因为在巨头眼中,两名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及对他们的利益影响差别太大,他们已无法骑墙,只能孤注一掷。这也凸显了美国严重分裂对立的现实。

风险后的趋势

有政治观察人士指出,今年大选对判断美国未来一段时间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走向具有风向标意义,甚至还会影响更远的未来,辐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

吴心伯表示,4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是观察美国社会变化的窗口,借此可以看到过去4年和未来4年美国的变化方向、速度与程度。

对美国来说,特朗普时隔4年强势重返大选,意味着“特朗普现象”不是暂时的。“他赢得选举,可能会在未来很长时期内塑造美国的面貌和内外政策。”吴心伯说,同时,共和党恐将完全被特朗普化,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或将就此改变,这将是前所未有的。

吴心伯还提到,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分裂造就了特朗普,特朗普进一步加深这种分裂。未来4年,美国的分裂恐怕还会继续加深,这既有惯性因素,也与涉及价值观而无法妥协有关。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