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谢清
性别:女
年龄:26岁
工作单位:巨野县人民医院护理科
援鄂时间:2月9——4月1日
援鄂地点: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谢清,20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北京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实习结束,同年加入巨野县人民医院护理团队。面对此次疫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她坚守医者初心,认为支援武汉责无旁贷。“使命必达,凯旋归来”,是26岁的她对党和国家的郑重承诺,更是保家卫国的炙热情怀。
生活中,谢清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灵动、活泼。文静秀美的她,爱好诗歌散文、摄影、画画,颇有几分文艺气息。可就是这样一位女生,在疫情面前,勇敢地站了出来。
2月9日凌晨1时许,接到院里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后,谢清自告奋勇报了名。焦灼地等到了凌晨三时许,没有接到通知的她,再次向护理部王主任请战。
虽然从得到确定消息到接到通知出发,仅仅三个多小时,可谢清内心并不慌张,而是无比淡定和坦然。她相信,待到樱花烂漫时,汉江边定能品味武汉的风骨与柔情。
2月10日,首次规范化的防护培训开始,分成11个组依次进行培训,每个组谢清都会跑去听一听老师讲解的侧重点,然后再结合优点总结起来,分享给大家。为了做好感染防护,大家需要剪短头发,同行的老师问谢清:“头发剪短了,你舍得吗?”谢清郑重地答道:“没有什么不舍得,头发短了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人。”
工作中,让谢清感触最深的是,有一个瘦弱的老人来护士站取药,当她接过降压药,抬起头说“谢谢”时,眼含热泪。老奶奶说她要好好地活着,她不能失败,孙子还没有上大学,她还要每天给孩子做饭,等他放学回家,她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孩子们都被隔离了,她只能独自来这里……当说到自己的老伴在几天前已经因病情加重去世时,她眼里的泪水无声滑落,肩膀和身体在抽搐着,强忍着不敢放声大哭。此时的谢清只能握起拳头告诉老人家:“加油,加油,奶奶,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是你永远最亲近的家人!”
谢清在自己的日志结尾写道:每次入舱,出舱,都要历经12个小时,躺在床上一秒钟就能昏睡过去。虽累,但看到医院里一张张由最初的惊恐逐渐变得安详的脸,听到一句句“山东的亲人你们辛苦了,我们共同加油,有你们在,我们就不那么怕了,你们是我们的强心药,是我们的镇定剂”时,一切疲惫就烟消云散了。这或许就是医护人员一直追寻的职业意义,也是生命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