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1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厚植沃土

□ 陈旭东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好不好,对民营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高低具有决定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继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之后发布的又一重磅文件,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

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通过边缘突破、增量改革引入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力量,并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壮大了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经济组织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工作的指引,是确保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定海神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引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2012年至2023年5月,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加至5092.76万户,在我国各类企业主体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4%,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创造税收、促进创新、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充分证明,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正因如此,《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不难发现,《意见》将民营经济与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相联系,凸显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众多因素交织交叠,形成多重矛盾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

在认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在过去和当前一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小觑的困难和挑战。

从外部看,由美国挑起的地缘政治战略博弈,不断向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扩展,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很大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按意识形态划界的冷战思维开始复活,“脱钩”“断链”“去风险”等被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作为政策方针付诸实施,中国长期受益其中的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不振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观。作为中国外贸的主体,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一度较大,但是在国家稳外贸政策和民企自身努力下,状况有所改善。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4.7%,出口同比下降3.2%,进口同比下降6.7%。其中,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0.1%,出口同比下降12.4%,进口同比下降6.8%。当然,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0.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1%,其中货物出口增长3.7%,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竞争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所发挥的外贸稳定器、生力军作用。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这次《意见》也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可预期的是,民营经济在稳外贸、稳增长中的作用将继续放大。

从内部看,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大循环中的起点和终点,是市场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了1.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了0.2%,而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较此前十年年均50%的贡献率出现较大下滑。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低于市场预期。6月,在31个省份中,就有17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这些都反映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低迷,随着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组合拳的出台,这一境况有望在下半年得到改观。

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过去一个时期,在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舆论、政策调整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民营经济一定程度上存在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底气不够的情况。细察造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有些是长期性、根本性的制度层面因素,有些是短期性、表象性的政策层面因素,有些是来自社会层面的负面舆论因素,有些是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冲击因素。这些因素交织交叠在一起,形成多重矛盾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不断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民营经济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对前述的困难和困惑都给出了回应,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文从法治环境、制度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给出了许多指导意见和具体举措,着力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更好发展环境。

第一,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要依法严格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持续完善监管和柔性执法体系,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对部分民营企业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进行处理,进一步健全涉民企产权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

第二,优化规则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活力。打破“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形形色色的显性和隐形壁垒,全面清理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的政策障碍,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进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及时清理废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监督。

第三,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全面客观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贡献和作用。对于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坚决抵制、及时澄清、回应关切、打消顾虑。对于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优秀民营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践,要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家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展现良好形象,更好与舆论互动。

第四,加力完善政策环境,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优化政策执行,加强政策协调性。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前瞻性、精准性,把握政策出台的时度效,细致考虑涉企政策出台可能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考虑涉企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之间可能存在的落差,考虑涉企政策同其他政策是不是存在合成谬误的可能。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积极推动各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回款难、税负重等急难愁盼问题。 转自《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