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进巨野这个千年古县,我就迷惑了,为什么‘麟’字在这里随处可见?‘麟州’又是何来?当地人为什么对‘麟’和那只独角鳞甲又神情飞扬的动物形象情有独钟?”带着诸多好奇,来自非洲塞内加尔的72岁中华文化爱好者戴姆,近日在巨野县委外宣办和有关人士的陪同下,实地探访巨野县麒麟文化博物馆寻找心中的答案。
巨野县麒麟文化博物馆距麒麟降生之地麒麟镇“麒麟台”4公里,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六个展厅,由社会力量收集丰富的麒麟主题文物、图片、碑刻、拓片、器具、民俗用品、资料等,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向社会公众开放,长期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传播,是鲁西南完整展现麒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主要基地。
戴姆一行受到麒麟文化博物馆馆长、巨野县收藏家协会会长姚月辉的热情接待。在其引领下,戴姆首先认真观看了馆内陈列的1200余件珍贵麒麟展品暨历史资料,古钱币、票证12000多枚,各时期古铜镜100余面,古陶瓷100余件,民俗生产、生活用品、纺织刺绣、传统运输用具200余件。同时,姚月辉还向戴姆讲述了巨野本地群众生产生活、劳动传统、民间习俗等颇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情况。每到一处,戴姆都驻足流连,细细欣赏着每件文物,认真聆听讲解,并时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结合实体文物资料,姚月辉向戴姆介绍了麒麟文化在巨野的发源和传承态势及对外影响力。 麟,作为 “四灵之首”,现身的最早记载,是《春秋》所述“西狩获麟”故事,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巨野现有获麟冢、金山麒麟洞、麟山、唐代翰林学士韦表微书写的“麟台碑铭”、明嘉靖进士张九叙斗书题写的“麒麟冢”碑、明天启年间的“重修瑞麟寺功德碑”等大量历史遗存,以及民间代代相传的关于麒麟的大量传说和爱麟、敬麟、崇拜麟的民风民俗等。2008年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之乡”,“麒麟传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入人心,在全球影响也日益扩大。凡有华人或者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就有麒麟文化,其研究和利用价值,对于构建和谐全球治理体系日益凸现。
听到讲解后,戴姆茅塞顿开,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巨野的麒麟文化真的了不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影响既深厚又伟大。麒麟在巨野从生到死有一个完整的系列,从劳动传统、民间风物到习俗礼仪、精神道德等层面,长盛不衰的麒麟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麒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人们的血脉。传承发扬中华吉祥文化,做好美美与共的全球内在表达,行稳必能致远。”
通讯员 杨祯 蒋晨曦 张育瑞 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