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8日
第A1版:头版

讲好菏泽故事 奏响奋进强音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菏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7月24日至2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省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菏泽,探寻菏泽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成效经验。

这次主题采访团阵容强大,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20余家媒体的50余名记者。活动中,采访团先后深入到巨野县、牡丹区、东明县、曹县等地抓“活鱼”,用镜头和笔触对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的做法进行了深度采访。

在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洪庙村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明亮的画室内,十几位农民画师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作画,提笔勾勒、层层晕染,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花跃然纸上。

“一个月能画六七幅,收入能有三四千元,离家也不远,干农活、照顾孩子也都不耽误。”农民画师纪东丽说。合作社现在有像纪东丽这样的社员514人,有相当艺术创作水平的画师近百人。

近年来,巨野县依托资源优势,以菏泽牡丹为主要创作题材,着力打造工笔牡丹画文化产业,目前全国各大画廊画店销售的手绘工笔牡丹画大多来自巨野。如今,巨野县已有49个农民画院,画工笔牡丹图的农民画师达1.1万人。

“如果说菏泽是一座把牡丹爱到骨子里的城市,那巨野就是把画牡丹刻进血脉里的地方。”大众日报记者毛鑫鑫感叹道。

牡丹食品、牡丹日用品、牡丹护肤品……在牡丹区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采访团一行看到了多种多样与牡丹息息相关的商品。

据了解,该企业致力于牡丹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转化,成功将菏泽牡丹的单一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日用品、护肤美妆等多个领域,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牡丹生物技术转化产业系统,在国内业界享有盛誉。

“牡丹彰显了菏泽地域特色,并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出了‘乡村价值’。从单一观赏到精深加工、文化创意等产业,真正实现一朵花点亮一座城,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人民。”光明日报记者冯帆赞叹不已。

东明县是菏泽高端化工产业的重要阵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炼油、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东明石化、旭阳化工等一批规模效益大、辐射带动强的重点企业。

其中东明石化30万吨/年UPC科技试验工程项目,是菏泽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端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220亿元,采用了世界首创专用催化剂,实现原油到化工品的直接转化,与传统“炼化一体化”工艺相比,生产同等规模的乙烯可以减少原油消耗约60%。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东明石化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持续秉持绿色低碳理念,炼化产业迈出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步伐。”中国新闻社记者沙见龙说。

汉服全产业链发展,工厂和仓库遍布大街小巷,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采访团一行还来到曹县大集镇淘宝产业园、曹县原创汉服产业中心,感受曹县汉服产业、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魅力。

近年来,曹县依托电商资源优势,聚力发展汉服产业,现有汉服上下游企业2186家、网店12797个,汉服从业者接近10万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孵化体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为曹县汉服产业的持续迭代升级提供了“新生力量”。

“曹县汉服产业蓬勃发展,不仅让乡村不断‘蝶变’,而且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农民日报记者蒋欣然说。

采访团记者纷纷表示,通过采访,切身领会到菏泽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将用文字和镜头讲好菏泽故事,传播菏泽好经验,让更多人了解菏泽、认识菏泽、走进菏泽。

记者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