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虎脸、纳鞋底、缝鞋面……一针一线手指轻弹,绘就万千“虎样儿”。随着一道道细致的工序,一双绣着虎头纹样的手工布鞋在牡丹区区级非遗项目曹州布鞋技艺传承人李芬的双手中慢慢成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手工虎头布鞋的制作大有讲究,要经过打袼褙、排版裁剪、纳鞋底、装饰虎头等几十道工序,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到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7月17日,在牡丹区安兴镇云履布鞋加工车间,李芬用手中的针和线,将老一辈人的淳朴和智慧绣在鞋上,让曹州手工布鞋这门传统民间技艺熠熠生辉。
受其母亲熏陶,手工布鞋伴随着她长大,一针一线都蕴藏着美好的回忆与祝福。“祖辈儿传统手艺不能丢,从大学毕业至今,我已经从事这个行业10多年了。”谈及曹州布鞋传承经历,李芬说。
李芬表示,手工布鞋在中国历史悠久,不仅舒适健康,它的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传统技艺,因此每双手工布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制鞋的兴盛,这项中国传统技艺逐渐没落。
如何才能让给曹州布鞋注入新动力,让传统老技艺重焕生机?多年来,李芬转变思路,将精力用在对传统老布鞋的创新上。通过外出考察新式手工布鞋流行趋势,在自家传统手工布鞋优点的基础上,与当代流行文化元素相融合,把传统老布鞋当成“潮流”产业来做。
“我将传统制作手法的精髓和当下的审美观念融合起来,将各年龄层次的虎头鞋与不同特色的面料、布质进行大胆创新。”李芬介绍,她在图案和样式上进行创新,并推出“私人订制”的曹州布鞋,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李芬把曹州手工布鞋放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积累了许多顾客资源,并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为农村留守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400多名妇女从事手工布鞋加工,人均年增收入2万元以上。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从品种、款式、花色、花样等细节处理方面,我们研发了2000多种不同款式、花色的手工布鞋。现在,不只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布鞋。”李芬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手工布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中来,让这些技艺后继有人,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新鲜血液。 文/图 记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