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推动新时代菏泽应急管理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市应急管理局是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全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针对这一问题,日前,市委改革办联合菏泽日报对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建平进行了专题访谈。
记者: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盘,也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请问,近年来我市应急管理部门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刘建平:一是构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制度,印发《菏泽市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明确46个单位229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厘清124个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责任,构建全链条闭环责任落实体系。二是扎实推进各项重大整治行动。聚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等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市安委会、市安委会办公室、市直各部门等分层次对11个县区、25个市直部门及相关企业开展全方位、清单式安全生产巡查督导,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近7万家次,有效确保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安全稳定。三是紧盯直接监管行业领域。以智能化监管为主要手段,将全市258个重大危险源全部接入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重大危险源参数在线监测、实时预警。健全风险审查、专家排查、执法检查、驻矿督查、整改复查、举报核查“六位一体”监管模式,强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安全矿井建设。四是持续推进创新举措落实。创新宣教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变“集中设点等咨询”为“主动上门送安全”。在全国率先建立安全生产首席专家制度,有效解决高端化工、煤矿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问题,提高了风险隐患治理能力。在全省率先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准军事化训练制度,增加市、县执法编制58名,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和执法技能比武。
记者:居安思危,方能防患未然。请问,市应急管理局是如何科学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守牢最后一道防线的?
刘建平:一是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根据要求,我市成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横+纵”普查工作机制,重点针对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五大灾种自然灾害致灾、承灾体、综合减灾能力、历史灾害进行了调查与评估。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9处,组建近1万余人的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三是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组织应急、水务、水文、气象、消防五部门业务骨干,在应急指挥中心开展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建立直达基层的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请问,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在落实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建平:一是持续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研究制定新业态安全生产监管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企业诊断、有奖举报、安全总监等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高质量完成化工行业整治提升。采取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自查自改、市县督导检查和抽查核查等方式,扎实做好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全市化工产业安全发展格局重塑。三是持续强化安全隐患治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切实防控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四是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通过柔性执法、信用修复、面对面普法、点对点服务等方式,深入开展助企纾困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五是持续强化全民宣传教育。采取集中咨询、知识竞赛、线上直播、互动交流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六是持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立联动高效的防汛工作运行机制,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七是持续构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持续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用好省综合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应急一键通”和“靶向预警”功能,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安全监管、应急通信保障和救援实战能力。
记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