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2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小荷学堂”暑期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新闻发布会召开

今年全市将开设不少于100处“小荷学堂”

本报讯 (记者 付凤臣)在市“两会”上,“小荷学堂——暑期留守儿童关爱项目”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实事。7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项目的基本情况、运行模式及2023年“小荷学堂”工作进行介绍。

2018年,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多家部门,创新性策划发起“小荷学堂——暑期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18年以来,“小荷学堂——暑期留守儿童关爱项目”面向省内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为主阵地,打造“小荷学堂”志愿服务站点,利用暑假集中开展以安全守护、亲情陪伴、思想引导、兴趣拓展、自护教育、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小荷学堂”项目实施5年来,累计在全市建设“小荷学堂”466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500余名,服务农村留守儿童2万余名。“小荷学堂”项目先后3年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先后被评为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山东省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好网民 在菏泽”正能量榜样社团,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是“小荷学堂”持续有力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校地合作方式,面向高等院校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根据各项目点留守儿童数量,每个项目点配备6至8名志愿者。邀请第一书记、三下乡指导教师、优秀志愿者代表等对农村基本情况、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规范等进行培训讲解,确保志愿者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加强后勤保障,募集社会资金统一发放志愿者服装、夏凉被、凉席等生活物资,为所有志愿者提供交通补贴、人身意外保险等基础保障。

“小荷学堂”区别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社会上的各种辅导班,把提供安全守护、亲情陪伴、心理疏导、习惯养成等服务作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成长特点和兴趣,统一设计制作了“七彩课程”,包含党史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安全自护、传统文化、文体手工、社会常识、素质拓展等方面,作为各处学堂开展活动的参照标准。各学堂还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趣味军训、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感受城市等活动,进一步增加授课内容和知识覆盖面,丰富学堂课程设置,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愉悦身心,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2023年,我市将开设不少于100处“小荷学堂”站点,按照乡镇申报,县级团委审核、考察,团市委复核的模式,确保每处学堂基础条件、辐射范围等效果最优。有效控制学堂规模,每处学堂招收学生数量为30人左右,招收学生以本村或周边邻村3至6年级留守儿童为主,特别是“希望小屋”服务对象优先覆盖。

为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帮助滩区群众安居乐业,加大对黄河滩区困境儿童帮扶力度,2023年“小荷学堂”项目将沿黄乡镇作为重点选址地区,增加在黄河滩区迁建村台社区和外迁社区的建设数量,同时扩大“希望小屋”“牵手关爱”“圆梦行动”等公益项目覆盖面,帮助更多滩区儿童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在课程设计上,将围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防”安全教育等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因地制宜开展感受城市,纪念馆、博物馆研学,趣味军训、文艺演出等实践教育,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有效提高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水平。继续开展“云端筑梦”系列活动,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有效衔接市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直播、录播课程等新形式帮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6年的辛勤耕耘,“小荷学堂”项目在菏泽大地遍地开花,实现了各方共赢的新局面。学堂的开设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营造了留守儿童安全、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许多孩子比以前更加自信、开朗。同时,找到了共青团服务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小荷学堂”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的良好平台。

通过不断推动规范运行、加强课程设计、健全管理机制,“小荷学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种新路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