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7日
第A3版:新闻

串起“点线面” 绘就新图景

——定陶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黄店镇朱庄村村民正在采摘玫瑰花

位于黄店镇何庄村的定陶花香玫瑰公司玫瑰酱加工车间一角

仿山镇粱楼村村民正在将山药装车外运

定陶现代农业产业园山药基地

马集镇白菜王庄村民正在大棚里采摘长茄

外地客商正在南王店镇的一处西瓜交易市场装车

黄店镇万亩玫瑰基地 南王店镇万庄村西瓜大棚基地

近年来,定陶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力于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农业产业现代化“定陶模式”,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三带一园区”带动全区农业发展

7月3日,记者在定陶区采访,市政协副主席、定陶区委书记朱中华向记者介绍:“定陶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面积稳定在15.9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4万亩,露地菜种植面积4.3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0.6万亩,玫瑰种植面积1.2万亩,丹参、板蓝根等其他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葡萄、苹果、桃、梨等林果种植面积0.9万亩。”

据了解,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过程中,定陶区创新摸索出了新型泡沫墙体钢管骨架结构日光温室,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在全省属于首位。

定陶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哲向记者介绍,定陶区重点发展了南王店镇的西瓜,黄店镇的西红柿、西芹、豆角,马集镇的茄子和菜花,杜堂镇的黄瓜、苦瓜,孟海镇的辣椒、芸豆,半堤镇的胡萝卜、甘蓝等地方名优蔬菜。

全区蔬菜生产形成了露地—地膜覆盖—拱棚—日光温室大棚等栽培模式有机结合的多元结构生产格局。同时,加快名优新品种引进步伐,形成了以茄果类、瓜菜类蔬菜为主,其它蔬菜为辅的10大类年产30余个品种的多样化种植结构,蔬菜生产实现了“四季有鲜、均衡上市、品种繁多、优质营养”的周年生产目标;基本形成黄店、杜堂日光温室大棚菜,南王店早春西瓜,马集茄子,半堤、孟海露地胡萝卜、甘蓝等三条蔬菜经济隆起带,示范带动2000亩以上特色产业园区14个,其中万亩以上5个。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该区成功挂牌,新培育小麦和南王店西瓜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玫瑰育苗棚5800平方米,研发玫瑰纯露、玫瑰面膜等2个玫瑰系列产品,以黄店玫瑰为主导产业,打造了以百盛万福(菏泽)园艺花卉有限公司、山东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我们成立了全市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产权交易等一系列服务。”王哲说。

全区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32家;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792家、家庭农场141家。现有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全区达到5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5个,全区达到36个;市级智慧农业基地2个,全区达到7个。

目前,定陶区形成了以稻香村、鲁花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五大农业产业集群。

“一红一绿”描绘农业现代化

7月2日,记者见到马国华时,他正在蔬菜大棚里忙活着指挥前来打工的村民们。

从种菜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最初拥有一个蔬菜大棚到如今的43个、流转土地260亩,黄店镇周海行政村村民马国华用了12年时间。

“今年收入还行,能达到400万元左右。”马国华的话语朴实而低调。像马国华这样的种植大户,在定陶区各镇街并不稀奇。

黄店镇充分挖掘玫瑰、蔬菜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一红一绿”两个万亩产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小镇试点单位”“菏泽市特色小镇”,万亩玫瑰产业园被授予“齐鲁美丽田园”称号,定陶玫瑰栽培系统纳入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

黄店镇党委书记李铭告诉记者:“黄店镇聚焦优势产业发展,全面呈现乡村产业‘新亮点’。一是因地制宜选产业。紧扣市场导向和发展优势,立足发展实际,选准选精主导产业,累计发展玫瑰1.26万亩、设施蔬菜3.5万亩,年产玫瑰6300多吨、蔬菜40多万吨,‘一红一绿’产业年产值达到6.3亿元。二是千方百计育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3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4家,累计流转土地31785亩,‘三品一标’认证44个,黄店玫瑰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册蔬菜商标6个,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化新技术应用面积达到5000余亩。三是顺应形势强产业。投资2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万亩玫瑰产业园、万亩蔬菜产业园发展水平,强化产业融合,连续举办八届玫瑰风情节,提升黄店玫瑰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引进山东多美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黄店镇聚力集群发展,全面构建经营主体新格局。充分发挥先锋员、领路员、宣传员、联络员“四员”作用,引导50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多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协同发展,成功打造“1+50+X”的经营主体体系。

“镇党委领导50个村支部全部领办合作社;整理集中连片发展的土地,鼓励农户以流转、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搭桥铺路;破解技术难题,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带动了整个区域传统大棚产业的转型升级。如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年育苗量已达到2000万株以上,每年提供33万元左右的项目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李铭说。

该镇还聚集合力促发展,全面形成合作共赢“新模式”,创新运用“农林高效生产+科研培训+观光体验+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先后建设了蔬菜育苗智能温室、玫瑰深加工等项目。

投资63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中泰育苗基地,年育苗量1200万株,年收益200余万元,不仅能满足全镇大棚种植需求,还可满足菏泽市周边部分蔬菜种植户的需求。

投资110万元的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是继寿光蔬菜博物馆之后在山东省建立的第二座蔬菜专题博物馆,填补了鲁西南博物馆类别的空白。

“花香玫瑰深加工产业项目投资676万元,稳定了玫瑰价格,带动了周边人员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力问题。”定陶花香玫瑰公司负责人邵长征说,“我们通过大力发展电商业务,线上售卖玫瑰酱、玫瑰茶,年销售额200余万元。”

小西瓜演绎富民大产业

南王店镇万庄村村民万鲁胜日前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两个冬暖式西瓜大棚,一个棚种的是‘彩虹’西瓜,每斤卖到八块钱;一个棚种的是‘8424’西瓜,每斤卖到两块二三。每个棚占地10亩,亩产7000多斤。

被南王店镇群众称为“西瓜大王”的王振京更有“绝招”,他的西瓜每年都能比别人的早上市半个月左右,每亩西瓜多收入8000多元。

6月25日,记者在董庄行政村利民西瓜市场见到王振京时,他正忙着组织瓜农为发往安徽的车辆装瓜。

“我今年种了62个大棚,110亩西瓜,收入300多万元。”王振京说,他不光自己种棚,还带领群众成立了利民西瓜合作社,抱团致富。

“我们合作社现有119户社员,所有社员种植西瓜都达20亩以上,其中种植100亩以上的达30户。”王振京说。

近年来,定陶区把西瓜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科技驱动,走出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为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以南王店早春西瓜为主导产业获批第五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南王店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富民兴镇特色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在多方考察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191216”早春西瓜产业发展规划,“1”,即以西瓜市场为一个中心,覆盖周边的万亩早春西瓜产业园;“9”,即重点打造王楼村等9个千亩以上早春西瓜种植专业村;“12”,即重点发展富万家、天宾、利民等12处早春西瓜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16”,即重点培育发展友诚、祉福、华飞等16个专业合作社,为西瓜产业发展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目前,南王店镇发展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9个,专业瓜果种植合作社16家,早春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2.5万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我们一是全面打造品牌效应。连续8年举办南王店西瓜节,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宣传推介,全面启动‘南王店西瓜’二维码追溯体系,全方位提升南王店西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专业批发市场。政府投资200万元,建设了西瓜专业销售市场,日交易量最高可达500万斤。以协会、合作社为主体,与周边省市大型农贸市场、商超签订西瓜供销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组建专门配送队伍,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场销售的直通车。三是打造网络销售平台。借鉴‘淘宝村’‘淘宝镇’发展模式,建立西瓜网上营销平台,实施‘互联网+西瓜产业’战略,推行网络预售、网络直销等新型销售模式,形成以市场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采摘销售弥补等多元销售渠道,实现了只要产得出,就能装满‘钱袋子’。”南王店镇党委书记王双良说。

南王店镇党委政府坚持多元发力,全力拓展西瓜产业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架构“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发展体系,形成了党支部领着群众走、帮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的良好格局;坚持示范引领带动,鼓励支持有头脑、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通过土地租赁、流转置换、入股参股、合作共建等方式,发展规模适度种植,全镇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发展到56家,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最大限度降低散户种植风险,目前西瓜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2990多户;进一步延伸西瓜产业链条,推出了方形西瓜、心形西瓜、刻字西瓜等礼品西瓜,走出了一条精品高端路线。

南王店镇还精心编制旅游规划,积极开发观光采摘、农家乐、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精心举办西瓜节庆活动,投入1500万元,对万亩早春西瓜示范园进行改造提升,硬化示范园区道路12公里,已打造“一日游”精品路线6条,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10处,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全力促进富民增收,采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联动发展,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成功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发展产业园 农业高效化

定陶区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即山药、南王店西瓜、黄店玫瑰和半堤胡萝卜。这些优良的农产品常年为康师傅、稻香村、海底捞等知名餐饮企业供货。

定陶区创新模式和做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山药全产业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2020年,定陶区财政局整合涉农资金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6000万元,以山药为主导产业,在长江路以南、定砀路以北、连接线以东高标准建设了定陶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山药不仅是定陶的一个特色产业,而且定陶区成为全国知名的山药集散地。

“以储存为例,我们区财政先后投入资金支持建设冷库100多座,撬动投入社会资金2个多亿,目前定陶的山药仓储能力已经达到2.3万吨。”定陶区财政局农业农村科科长曹明君介绍,由于这些冷库的作用,定陶的山药已经可以做到常年稳定供货,保持山药价格稳定的同时,也为延长、完善山药产业链提供了保障。

围绕山药做足做大文章,定陶上马了新六产示范项目,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与高校合作进行山药产品研发、深加工等,目前已经开发出五大类30多种山药产品,远销欧洲多国。

定陶区还着力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推介。定陶区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定陶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大龙介绍,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定陶区制定了《山药冷藏保鲜技术规范》《速冻山药》《速冻芦笋生产技术规范》3个标准,其中,《山药冷藏保鲜技术规范》入选山东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该类标准的空白。

产业园建成了农业品牌创建与管理服务中心,编制了《菏泽市定陶区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设计制作了区域公用品牌“世外陶园”,在北京召开了公用品牌“世外陶园”宣传推介发布会,首批已经有14家企业获批授牌使用公用品牌,建设了全区农业大数据平台、山药全产业链平台、定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科技专家服务平台、农产品追溯平台。

目前,全区年山药加工能力由1500吨提升到3000吨,年产品加工额已达5600万元,年获纯利润已达1200万元。项目实施后,带动一批山药种植户亩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年加价收购园区内山药种植户原料5000吨,亩均带动农民增收600元。

文/图 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 臧亚楠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