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国
宓子贱是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他曾经做过单父宰,在他治理单地的任上,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多个著名的治政典故,这些典故反映了他的治政思想,这其中有的让人深思,也有的让后人争议,这也充分说明了治理社会的复杂性。
为政“三得”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哥哥的儿子孔蔑与宓子贱一块被国君所任职,到了某地做官。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经过孔蔑做官的地方,去见他。并问他说:“自从你做官以来,有什么收获和失去的吗?”孔蔑说:“没什么收获,失去的倒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君要求的事非常多,哪顾得上学习?所以学习中的疑问得不到解决;报酬少,连一碗粥也给不了亲戚,所以亲戚也疏远了;要办的公事很急迫,没有时间去吊唁和慰问,缺了朋友之间的道义。所失去的这三方面,就是这些了。”孔子听了很不高兴。在经过单父时,孔子去见宓子贱,和问孔蔑的话是一样的。但宓子贱说:“做官以来没有失去的,但收获了三个方面。一是没做官前学习的知识,如今可以用上了,更加明白了那些知识的用处;领取的报酬,能够帮助一下亲戚,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虽然有公事,也抽出时间吊唁和慰问,朋友关系更牢固了。”孔子感慨地说:“君子啊,你这个人!如果鲁国没有君子,子贱你又是怎么学到的呢?”
仔细理解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看法有些片面。孔蔑没有为政所得,可能他所任职的地方确实公事很多,而他的能力有欠缺,也可能家里事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多,所以显得很累又忙,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帮助亲戚和干其他的。宓子贱的能力有目共睹,他能够不下堂“鸣琴而治”,说明他有这个能力,而且有大把时间维护亲戚和朋友关系。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当面夸宓子贱是君子,又说他是怎么学的,也是间接夸了自己是君子。看来,圣人孔子也有不能免俗和逗趣的一面。
阳桥鱼
鲁哀公让宓子贱去做单父宰的时候,其实,宓子贱还是有些担心的。在上任之前,他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去拜访贤德的人,听取他们的意见。《说苑》记载了他的一件事。宓子贱上任前去拜访一位名叫阳昼的人,向他请教说:“你有什么话要送给我吗?”阳昼说:“我出身贫贱,不懂得管理百姓的学问。我这里有钓鱼的两个道理,可以送给你吗?”宓子贱说:“钓鱼的道理是怎样的?”阳昼说:“甩出去鱼竿上的钓线和诱饵,马上来吞饵的鱼是阳桥鱼,这种鱼肉少不好吃;好像来了又好像游走了、好像来吞饵又好像不吃的鱼,是鲂鱼,这种鱼肉好吃还大。”听了阳昼这样说,宓子贱说:“好的。”其后,就坐着马车上任去了。当还没有到地方时,撑着冠盖来迎接他的人络绎不绝,宓子贱见到后就对车夫说:“把马车赶快些、赶快些,这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到了。”到了任上,宓子贱请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贤德的人出来,和他们一起共同治理单父。
这也是宓子贱令人称道的一个方面,说明了他已初步具有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思想,这与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有些相通,这也是他能够使单父大治的原因。
逸劳同治
在古代,单父城内有一前方后圆呈半月形的高土台,它前抱大堤,后拖绿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处绝佳的游览胜地。在工作的闲暇时间里,宓子贱就携琴到台上抚琴吟啸,因而后人称此台为“琴台”。在台上,曾经修有“二贤祠”,里面供奉着宓子贱和巫马施两个曾在单父为官的贤人,还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逸劳同治”。这块匾充分反映了两人的工作方式方法。
巫马施是宓子贱的接任者,当他接到任命准备去上任时,可能他心里也有忐忑,就去找老师孔子问情况。他与宓子贱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对宓子贱非常赞赏,于是,就让他到单父查看宓子贱的治理水平。到了地方,看见渔夫捕鱼,捞到鱼后又放生。他就问渔夫怎么回事,渔夫说:“那些大的鱼叫鱄鱨(音专常),我们大夫非常喜欢它;小的鱼叫鱦(音硬),我们大夫想让他长大。所以捞到这两种鱼都放了。”巫马施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宓子贱的德行到了极致了。人们私下做事,也像有严刑在身边,这是怎么办到的?”孔子说:“我曾经对他说过:‘在这个方面用心(治理),在对方就会表现出来。’他是把这个方法用在了治理单父上了。”于是,巫马施也暗下决心要治理好单父。《韩诗外传》记载巫马施在接替宓子贱任单父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在他这样披星戴月、身体力行的工作下,也把单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感觉非常累,就去找宓子贱问原因。宓子贱说:“我的办法是让大家都来干事,你的方式是自己全干;所以你辛劳,我比较清闲。”
宓子贱与巫马施两人的作风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领导方法,一逸一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则需要的是积极干事、创业创新的奋斗人物,因为只有奋斗,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干成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