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牡丹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助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市牡丹种植、加工企业和众多“牡丹人”思考和前进的方向。在这个队伍中,李晓奇牡丹创新研发团队直面传统和市场,从种植、加工、文创到牡丹出口、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完成一次次牡丹产业的破冰和重塑,讲述新一代“牡丹人”的负重、创新与前行,并荣获“花开盛世”2023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类卓越贡献奖。
“一路走来,我们团队深耕牡丹产业,这份荣光不仅是对我们团队的认可,更是对无数创新者、开拓者的鼓励。”获奖后的李晓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带着这份荣誉,他们团队将再接再厉,继续探索,以更大的成效来回报家乡,为我市牡丹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贡献力量。
2017年, 李晓奇牡丹创新研发团队成立,该团队由专业扎实、技术过硬、长期奋斗在牡丹生产一线、致力于牡丹产业科研与推广的李晓奇、王建立、吴勇华、周长玉、赵相坤5名成员组成,在牡丹、芍药的种植、出口、深加工和盆栽、鲜切花领域发挥各自的专长,各尽其能,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000年,李晓奇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毕业。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决定在家乡打造理想中的牡丹标准化生产基地。刚回乡时,李晓奇发现,牡丹在欧洲非常有市场,但存在品种混乱、种苗大小参差不齐的缺点。为了完成国外订单,李晓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牡丹种苗标准化生产,规范嫁接,以此提升出口种苗的质量。
这一招很快见了效,他的基地成为周围农户的示范点,出口的生意也更加顺畅。2008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到来,欧洲国家纷纷提高牡丹种苗的进口检验检疫标准,出口量顿时大幅减少,李晓奇的生意受阻首当其冲,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带头成立菏泽牡丹商会,把大家组织起来,与检疫部门和国外进口商各个环节协调沟通,同时积极改进和提升产品。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0年菏泽牡丹出口量重回260万株,并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当牡丹种苗标准化生产稳定后,李晓奇把重点放在了提升牡丹催花的产品质量上,不仅升级了品种,还提高了生产技术,把催花牡丹产品的供货时间从春节前延长到五一后。
随着2010年牡丹籽油被发现,李晓奇又投身到了油用牡丹基地的建设与种植中,实现了牡丹产业从一产向二产的转变。这其中,离不开“技术担当”王建立的加入,在王建立的组织下,建设高标准车间,引进“牡丹籽油低温物理压榨技术”,生产牡丹籽油和牡丹花蕊茶,李晓奇也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团队协作”。
有了科技支撑,有了团队的支持,牡丹产业的发展势头更足。2017年9月,“谷雨牡丹”牡丹籽油被厦门金砖五国会议作为指定用油,助力牡丹籽油走上了国际舞台。2019年世界牡丹大会在菏泽召开,李晓奇又被荷兰先进的盆栽牡丹生产技术和理念所吸引,觉得小型化、轻型化家庭用盆栽牡丹前景广阔,于是,很快与荷兰企业合作,成立了地温德霍斯特(菏泽)园艺有限公司,决心把盆栽牡丹普及到更多的家庭。至今,平均株高30厘米、盆径25厘米的案头盆栽牡丹销售量累计已达50多万盆,增势不减。
2023年4月份,李晓奇带领团队获得“花开盛世”2023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这与他们研发团队创新发展、精益求精的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从传统种苗种植到深加工,再到家庭盆栽应用,我们团队在不断审时度势、探索学习中,变换新赛道,适应新形势,虽然不是次次一帆风顺,但却总能在创新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李晓奇表示。 记者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