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1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让事关残疾人的民生项目多点开花

——市残联积极建立残疾儿童康复多渠道保障体系纪实

市委、市政府对残疾儿童格外关心、关注,连续两年把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市残联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这一目标,精心构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多渠道保障体系,推进各项康复措施落实,全力推进康复服务提质增效,我市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市在训儿童稳定在4000人左右,累计实施人工耳蜗植入、肢残儿童矫治等救助手术560余人,筛查脑瘫儿童471名,实施救治手术51例,为残疾儿童家庭减免费用70万元,实现了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两年来全市定点机构投入680多万元,新增训练室45间,引进康复技术人员58名,购置各类教具设备858套,康复救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印发各类残疾预防宣传资料20余万份,开展集中宣传22场次,志愿者服务4000人次,义诊宣传25场次,专题培训讲座23场次,广大残疾人群众残疾预防意识显著增强。

据悉,我市有各类残疾人60多万人,其中持证残疾儿童14603人,每年在训残疾儿童4000人左右,辅具适配1000余人。市委、市政府为保证救助工作实施,建立了相关制度。成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成立由一名县级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残疾儿童救助扎实推进;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市残联每半年对各县区督导检查不少于一次,并将检查结果排名通报。同时,市残联建立月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动态信息和工作进度; 建立了康复机构监管机制。市、县(区)两级残联对各康复机构实行月检查和年度考核制度,对管理不善、违反康复技术流程、康复效果达不到规定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定点康复机构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其定点机构资格。

政策是行动的先导。市残联积极协调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 出台了《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通知》,明确了残疾儿童救助标准和要求,确保救助有了政策性依据;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脑瘫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医疗保障工件的通知》,明确康复救助医保资金保障标准,确保残疾康复资金需求保障; 出台了《关于下发菏泽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目录(2019年)的通知》,明确残疾儿童精准康复的项目内容和标准,确保康复救助效果; 出台了《关于印发〈菏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内容和程序,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定点康复机构是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的载体和依托,其技术装备水平直接影响康复质量和效果。持续推进定点康复机构提升行动,是市残联的一项重要职责,市残联抓住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发挥康复补助资金的激励约束作用。根据定点康复机构的级别及康复效果评估情况,对有关康复补助资金实行差别化分配,激励先进,鞭挞落后。统筹好、用好用活补助资金,推动提升行动落地落实。力争每个机构每年都要添置几部先进设备,有计划地建设几个特色个训室,有的项目可以分年度予以补助。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所有定点机构的技术装备水平都能明显提高。运用好康复质量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情况,并作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扶持的依据。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定点机构验收评估和年度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勇于亮剑,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善抓善管,下大气力抓整改、促提升。 建立康复技术联合体,依托菏泽医专及其附属医院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残疾康复技术联合体,实行残联搭台、机构唱戏,龙头带动、共谋发展。

联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开展“护未来——脑瘫儿童救助项目”,动员社会力量、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支持,组织权威专家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面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的12周岁以下脑瘫患儿或有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或弃儿,开展公益医疗救助。积极推动肢体矫治、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适配、矫正鞋适配等救助项目的实施,全力保障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联合卫健、民政等部门,在婚姻登记处制作残疾预防宣传板(栏),随结婚登记向结婚青年发放残疾预防宣传材料,签订“优生优育—远离残疾倡议书”;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刊登科普资料,播放微信短视频,提供残疾预防咨询服务。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了残疾预防公益宣传广告,每天黄金时段在菏泽电视台播放4次,提醒大家注意孕前检查、早期筛查,防范意外事故致残,科学进行康复训练。

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完善康复服务保障体系,让事关残疾人的民生项目多点开花,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幸福感,为实现菏泽“后来居上”贡献力量。

记者 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