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赑屃“驮”石碑 男子“留”名字

残存的赑屃碑的底座

民间传说楚庄村隶属单县终兴镇,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1644年),楚氏自邻近的蔡堂镇黄菜园村迁此居住建村,命名为楚庄。

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楚氏族人将庄田易于齐氏后外迁,而村名并非改变,延续至今。

楚庄村南曾坐落一块赑屃(bì xì)碑。赑屃是民间传说中一种形似龟的巨型动物,古代神话里的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赑屃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石刻的赑屃龟体龙首、獠牙利齿,力大无比,可驮负三山五岳。

楚庄村的百姓又称赑屃碑为龟驮碑,此赑屃之首朝东南,嘴角残缺,碑顶断裂。石碑刻有蟠龙,栩栩如生。蟠龙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蛰伏于地而未升天的龙,其盘绕石柱、木梁上,夙夜为人间守护安宁、造福一方。

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年轻的行路人经过此地,面前突然青烟缭绕,隐约出现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行路人躬身施礼,问道:“老人家,我往南走,走到天亮能走多远?”白胡子老头儿笑答:“你走到天亮,最多能走到这块地的南头!”行路人摇了摇头,表示不信,说:“从我脚下到地的南头不足百丈,我即便爬行,也不止这么长!”白胡子老头儿笑而不答,随着一缕青烟而去。

次日天亮,人们发现此地出现一个直径丈余的方圆履痕,行路人已不知去向,而圆心出现一块龟驮碑。

还有人说,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里有人在傍晚遇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和一个男孩子一起玩耍,后来村里有男孩子丢失,大家怀疑是让白胡子老头儿领走了,全村老幼惴惴不安,闭门不出。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南方的风水先生,说自己可以破解困境,其用铁锤砸掉赑屃的两颗牙齿和一块嘴唇,然后告诫民众,以后给男孩子取名须带一个“留”字,即可把男孩子留下来,再不会丢失。因此,村里现在70岁以上男人的名字皆有“留”字。

赑屃碑上刻有“明敕封文林郎”字样。据悉,“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无实际职务,仅存名号。作为功名碑,赑屃碑为谁而立,并无史料记载,民间说道不一。

“文革”期间,赑屃碑被砸碎烧成石灰,随着其主人名号而灰飞烟灭,无迹可寻,其相关传说却一直被民间乐道。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